诗句

“遂携而从军”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遂携而从军”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陈遗至孝》,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uì xié ér cóng jū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遂携而从军”全诗

《陈遗至孝》

遂携而从军

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赏析


陈遗至孝翻译及注释

翻译
  陈遗极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有因为饥饿而死了的人。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注释
(1)至:很,十分。
(2)铛:锅。
(3)恒:经常,常常。
(4)辄:总是。
(5)贮收:贮存,收藏。贮,积存,储藏。
(6)遗(wèi):赠予、送给。
(7)值:正好遇到,恰逢。
(8)孙恩:字灵秀,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海而死。
(9)袁山松: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10)即日:当天,当日。
(11)敛:积攒
(12)馁:饥饿。
(13)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事。

陈遗至孝历史背景

  大元十二年(公元兆7年),青、兖两州刺史在征得荆州刺史殷仲堪的支持下,以讨伐司马道子的朋党王国宝、王绪为由起兵,使东晋战火又起。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秋,道教首领孙思趁机聚众反晋。他从海上攻上虞(今属浙江省),杀县令,袭据会稽,杀内使王凝之,拥军数万,会稽、吴郡、吴义、义兴、临海(今浙江临海东南海滨)、永嘉(今浙江温件怖)、东阳(今浙江金华市)、淳安(今浙江淳安西北)等八郡纷纷响应,孙思率大军,准备进攻建康。刘牢之指挥北府兵前去镇压,连败孙恩军,孙恩率众20万退入海中。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重新攻打上虞,随后击杀谢谈。刘牢之率兵进攻孙恩,孙思败退入海岛。隆安五年(公元40年),孙思军沿海北上到长江口,攻杀驻防沪读(今上海市)的晋国内史袁山松。然后以兵士 10余万,船只2000多艘进攻建康。与晋廷所派刘牢之决战于京口,孙恩大败,损失惨重,再次退人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孙恩举军攻临海,失败后投海自杀。

“遂携而从军”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én yí zhì xiào
陈遗至孝

chén yí zhì xiào.
陈遗至孝。
mǔ hǎo shí dāng dǐ jiāo fàn, yí zuò jùn zhǔ bù, héng zhuāng yī náng, měi zhǔ shí, zhé zhù shōu jiāo fàn, guī yǐ yí mǔ.
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hòu zhí sūn ēn lüè jùn, jùn shǒu yuán shān sōng jí rì chū zhēng.
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
shí yí yǐ jù liǎn de shù dòu jiāo fàn, wèi jí guī jiā, suì xié ér cóng jūn.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yǔ sūn ēn zhàn, bài, jūn rén kuì sàn, dùn rù shān zé, wú yǐ wéi liáng, yǒu jī něi ér sǐ zh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
yí dú yǐ jiāo fàn dé huó, shí rén yǐ wéi zhì xiào zhī bào yě.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遂携而从军”平仄韵脚


拼音:suì xié ér cóng jūn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作者简介


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者介绍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后世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刘义庆的评价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义庆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当时名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梁代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多种,与《世说新语》并行。

刘义庆的生平

  刘义庆,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功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刘义庆的轶事典故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