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七年相与犹一日”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七年相与犹一日”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岳阳送管顺甫还清湘》,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 nián xiāng yǔ yóu yī r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七年相与犹一日”全诗

《岳阳送管顺甫还清湘》

七年相与犹一日

度岭来荆又戍西,惊涛险栈尽同之。
七年相与犹一日,万里偕还分两岐。
苕隐我归终此世,宝坊君到出何时。
交情果未轻捐弃,回首毋忘赠别诗。


赏析


《岳阳送管顺甫还清湘》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与管顺甫的离别场景,表达了情感的真挚和友谊的珍贵。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度过岭来,又到了戍西,
惊涛险栈尽同行。
七年相伴就像一天,
万里同行分两岐。
我将隐退到归去的地方,
你何时能到宝坊见面。
我们的交情并不轻易放弃,
回首时请不要忘记赠别的诗。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作者与管顺甫相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分别的思念之情。作者描述了自己与管顺甫七年来的相伴之情,尽管万里分离,但心中的亲近感仍如同一天。作者将自己隐退到归处,期待着管顺甫早日能到宝坊与他再次相见。最后,作者提醒管顺甫回首时不要忘记这首赠别的诗,以表达对友谊的坚守和珍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与管顺甫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中使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度岭、惊涛和险栈,以烘托离别的艰辛和情感的激荡。通过七年相伴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时间的相对性,即使在漫长的分离中,内心的亲近感仍然如一日。诗的结尾,作者以深情的语气告诫管顺甫回首时不要忘记这首赠别的诗,体现了他对友情的执着和不忘的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情感丰富的表达,将离别的情感和友谊的珍贵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词不仅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还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情的真诚赞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意义。

“七年相与犹一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uè yáng sòng guǎn shùn fǔ huán qīng xiāng
岳阳送管顺甫还清湘

dù lǐng lái jīng yòu shù xī, jīng tāo xiǎn zhàn jǐn tóng zhī.
度岭来荆又戍西,惊涛险栈尽同之。
qī nián xiāng yǔ yóu yī rì, wàn lǐ xié hái fēn liǎng qí.
七年相与犹一日,万里偕还分两岐。
sháo yǐn wǒ guī zhōng cǐ shì, bǎo fāng jūn dào chū hé shí.
苕隐我归终此世,宝坊君到出何时。
jiāo qíng guǒ wèi qīng juān qì, huí shǒu wú wàng zèng bié shī.
交情果未轻捐弃,回首毋忘赠别诗。

“七年相与犹一日”平仄韵脚


拼音:qī nián xiāng yǔ yóu yī rì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