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终来在”出自唐代齐己的《丙寅岁寄潘归仁》,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āng tài zhōng lái zà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康泰终来在”全诗: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
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诗词《丙寅岁寄潘归仁》是唐代齐己所作。该诗描绘了当时乱世的悲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忠诚友谊的思念和期待。
中文译文:
荒墟是这土地的全部,干戈血腥杀戮尽余。更担心离乡远国,无法守护贫穷的家园。虽然大康泰终会到来,婆娑的编联不能彻底解除。将来如果遇到真诚的知己,我将不耻地回报,即便贫苦。
诗意和赏析:
《丙寅岁寄潘归仁》以雄壮悲壮的笔调描绘了动荡不安的年代,九州大地尽是荒废之景,干戈不断带来死亡与毁灭。诗人忧心忡忡,担心离乡远国,不能守护贫苦的家园。然而,诗人依然保持着对希望的信念,相信可持续的和平会到来。编联的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心的力量,诗人呼吁不要破坏这种团结。最后,诗人寄望于将来能遇到知己,他将抱着感激之心回报。
这首诗词以深情的感慨描绘了乱世时代的苦难和人们的挣扎。诗人通过对乱世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情怀和忠诚友谊的渴望。诗中传达出对和平的向往,对团结的呼唤,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的节奏铿锵有力,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坚毅态度与情感的激荡。诗中的意象生动而贴切,通过反复出现的荒墟、干戈等意象,强调了动荡乱世的荒凉和不安。
《丙寅岁寄潘归仁》是一首寄托了爱国情怀和友情的优美诗篇,具有历史背景与情感共鸣,堪称唐代社会动荡时期的佳作。
bǐng yín suì jì pān guī rén
丙寅岁寄潘归仁
jiǔ tǔ jǐn huāng xū, gān gē shā hài yú.
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gèng xū yōu qù guó, wèi kě shǒu pín jū.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
kāng tài zhōng lái zài, biān lián mò pò chú.
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tā nián yù zhī jǐ, wú chǐ bào chān yú.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拼音:kāng tài zhōng lái zài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贿 (仄韵) 去声十一队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