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桡爱浦长”出自唐代钱起的《游襄阳泉石晚归》,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í ráo ài pǔ zhǎ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回桡爱浦长”全诗:游目随山胜,回桡爱浦长。
往来幽不浅,昏旦兴难忘。
木末看归翼,莲西失夕阳。
人声指闾井,野趣惜林塘。
稍近垂杨路,菱舟拥岸香。
中文译文:
游玩襄阳的泉石,晚归时景色优美,眼前的山色美不胜收,回程时留恋长滩美丽的海岸线。往返的路途虽然幽静,但是难以忘怀。在树末观赏飞翔的鸟儿,错过了西边的夕阳。听到村庄中的人们说话,赏玩林塘间的野趣。最后,途经垂柳成荫的小路,菱舟停泊在岸边,周围弥漫着芳香。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玩襄阳泉石的经历,以及他在晚归的路上所看到的景色和感受。作者在游玩的过程中,被山色和海岸线的美景所吸引,难以离去。虽然路途幽静,但是作者却难以忘怀这段经历。在晚归的路上,作者还观赏了飞翔的鸟儿和夕阳,赏玩了村庄和林塘间的野趣。最后,在垂柳成荫的小路上,作者看到了停泊在岸边的菱舟,周围弥漫着芳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玩襄阳的经历,通过对景色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情感。此外,诗中采用了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yóu xiāng yáng quán shí wǎn guī
游襄阳泉石晚归
yóu mù suí shān shèng, huí ráo ài pǔ zhǎng.
游目随山胜,回桡爱浦长。
wǎng lái yōu bù qiǎn, hūn dàn xìng nán wàng.
往来幽不浅,昏旦兴难忘。
mù mò kàn guī yì, lián xī shī xī yáng.
木末看归翼,莲西失夕阳。
rén shēng zhǐ lǘ jǐng, yě qù xī lín táng.
人声指闾井,野趣惜林塘。
shāo jìn chuí yáng lù, líng zhōu yōng àn xiāng.
稍近垂杨路,菱舟拥岸香。
拼音:huí ráo ài pǔ zhǎng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唐代诗人。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人们总是喜欢把那些相关的事物放在一块儿来说,却往往并不使人满意;事实上,就是个中人士自己有时也未必都觉得满意——这可真是忒有意思了。
盛、中唐之交的著名诗人钱起,由于他诗作所具有的成就,人们便有了“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这样的口诀。①但钱一听就很不高兴了,居然嗤之以鼻道:“郎士元怎么能跟我相提并论呢?!”②也有人把钱跟刘长卿并列,而此后的评论者却又觉得钱的水平远远逊色于刘。③
但不论怎么说,钱起的诗作水平固然是很不简单的。尽管他曾在驸马郭暧的席上不得不服了李端,④但他也曾在江淮诗人满座的情况下,因诗笔擅场,便一举摘得该次诗会的桂冠。
吴兴人钱起小时候就极其聪明,还在乡里时他已很受人赞赏。有一次随人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并住进了旅馆里;正感无聊的他便趁着皎洁的月光外出散步。忽然间,户外那悠远的吟诗声缓缓地传了过来,平时也喜欢吟诗的钱起不觉就仔细聆听起来。不知怎的,那人却一再地吟诵着这么相同语汇的两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于是,钱起遂起来开门并缓缓地踱了出去,看看究竟是谁在吟诗。但大门一打开,却居然没有发现人!钱心中深觉奇怪,凭着他那极强的记忆力,一下子就把这诗句给记住了,只是他心中并没有太拿它当回事儿而已。
玄宗天宝十载(751年),钱起参加“粉闱”考试,那试题就是《湘灵鼓瑟》,要求写作一首五言排律诗。他知道这题目出自屈原《楚辞·远游》里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由于对《楚辞》的格外熟悉,因此他自然很高兴;但在真正构思写作时,却久久未能完稿。正在迟疑间,钱起忽然想起那天晚间户外吟诗声的韵脚不也属于“九青”部吗?而且,如果把那联诗用在自己这诗结尾的话,不也是天衣无缝吗?想到这里,他很快地便写成全篇,并提前交卷了。
时任主考官的李暐,⑤就把他眼前这份试卷拿了过来,并一再端详着: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⑥
李考官一再摇头晃脑地轻声吟诵着,他完全被诗中这优美的意境征服了;就是后来在试房里休憩时,他还一再叹赏着,并对之拍案叫绝道:“像这样高妙空灵的结句,只有神物相助才能写得出来啊!”于是,李便把钱置于高第;没过多久,钱就被授予校书郎一职。而此后,他的诗作还得到了大诗人王维的大力赞扬,说钱诗颇有“高格”。至于后来著名诗人如苏东坡、秦少游等人所用“湘灵鼓瑟”这一意象时,就几乎没有不以钱起这诗为蓝本的,却居然忘了它更早的出处《楚辞》!因为后来人们的那些语句的意蕴,都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空灵的意蕴大有关系,而非《楚辞·远游》里的意象。而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颇为奇特的文化传承现象了吧?
按:① 此口诀见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价钱起之诗时转述“士林语”;而范摅《云溪友议》则载以为“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云云。② 此据《云溪友议》卷上。③ 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七言》称“钱才远不及刘”。④ 具见本书《面试华章倚马成》。⑤ 此据《旧唐书》及《郡斋读书志》之说;而《唐诗纪事》作“崔湋”,至于《登科记考》卷九以《永乐大典》引《苏州府志》,又以为当作“李麟”。⑥ 听,可平可仄,此为平声;调,名词,仄声。馨,现今无后鼻音;而古则有之,属“九青”韵部。
钱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钱起长于五言,词彩清丽,音律和谐。因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对此,钱起很不满意,傲然说道:“郎士元安得与余并称也?”但是,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钱起诗作的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谐婉,时有佳句。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少数作品感时伤乱,同情农民疾苦。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有《钱考功集》,集中五绝《江行无题一百首》及若干篇章,为其曾孙钱珝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