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毛公今见否”出自宋代王之道的《和陈勉仲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ù shuō máo gōng jīn jiàn fǒu,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旧说毛公今见否”全诗:相逢怜我太衰颜,冰雪精神照座间。
霁日有情茶乳合,春风无力柳丝閒。
肯从逋客来三径,只恐佳人赋二山。
旧说毛公今见否,似闻新向玉京还。
《和陈勉仲二首》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相逢怜我太衰颜,
冰雪精神照座间。
霁日有情茶乳合,
春风无力柳丝閒。
译文:
当我们相遇时,你怜悯我颜面憔悴,
我内心充满了冰雪般的精神。
在晴朗的日子里,有情意的茶和乳汤相融,
春风无力地拂过垂柳,悠闲自在。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陈勉仲相逢时的心境和情感。诗人自称颜面衰颓,但内心依然充满了精神的力量,如同冰雪一般纯净。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一起品茶、饮乳,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垂柳,透露出一种宁静和悠然自得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相逢的场景,通过对自身和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内心与外在的和谐。诗人用冰雪精神来形容自己的精神状态,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茶和乳的融合象征着友谊和情感的交流,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舒适。春风轻拂柳丝,给人以宁静和闲适的感觉。整首诗以平和的语调和自然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愉悦的境界。
第二首:
肯从逋客来三径,
只恐佳人赋二山。
旧说毛公今见否,
似闻新向玉京还。
译文:
你愿意从远方的逋客来到我这里,
只是担心佳人赋诗时会提及两山。
过去有传言说毛公是否还在世,
听说他似乎已经前往玉京。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陈勉仲的对话。诗人邀请陈勉仲前来,但他担心佳人在写诗时会提到两座山,引发伤感情绪。他询问了关于毛公的消息,想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间,听说毛公可能已经前往玉京(仙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形式,表达了诗人之间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邀请陈勉仲前来,表达了一种友情和期待。然而,他担心佳人的诗中会提及两座山,暗示了一种离别和伤感的情绪。通过询问毛公的消息,诗人抒发了对逝去时光和未知未来的思考。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忧虑,给人以一种深思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两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细腻入微的描写,揭示了诗人与陈勉仲之间的情感和思考。诗人以自然的景象和愉悦的氛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忧虑。这些诗词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觉,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活、友情和未知未来的思考。
hé chén miǎn zhòng èr shǒu
和陈勉仲二首
xiāng féng lián wǒ tài shuāi yán, bīng xuě jīng shén zhào zuò jiān.
相逢怜我太衰颜,冰雪精神照座间。
jì rì yǒu qíng chá rǔ hé, chūn fēng wú lì liǔ sī xián.
霁日有情茶乳合,春风无力柳丝閒。
kěn cóng bū kè lái sān jìng, zhǐ kǒng jiā rén fù èr shān.
肯从逋客来三径,只恐佳人赋二山。
jiù shuō máo gōng jīn jiàn fǒu, shì wén xīn xiàng yù jīng hái.
旧说毛公今见否,似闻新向玉京还。
拼音:jiù shuō máo gōng jīn jiàn fǒu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仄韵) 上声七麌 (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与兄王之义、弟王之深同登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调和州历阳县丞,摄乌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为军,朝廷任命为镇抚司参谋官。
宋高宗赵构(南宋建立者)绍兴年间,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20年。
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即退休)。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病逝,享年76岁。
著有《相山集》30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26卷、《宋史·艺文志》作25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30卷,其中诗15卷。诗以影印清文溯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