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更无云在岭”出自宋代赵蕃的《寄题周霍丘寓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hòu gèng wú yún zài lǐ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雨后更无云在岭”全诗:君住潇湘作寓斋,赋归仍与是斋偕。
已知身世非真著,肯向功名怨寡谐。
雨后更无云在岭,晓来那有月当阶。
几思谈妙从人去,人事胡为苦好乖。
《寄题周霍丘寓斋》是宋代赵蕃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潇湘地区的一座斋宅,并以此寄托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人事变幻的颇多思索。
诗中描绘了作者住在潇湘地区的寓斋,将归隐的生活态度与斋宅相结合。斋宅是一种隐居的场所,象征着清修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作者将自己的住所比作斋宅,表达了对安逸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提到作者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并非真正重要,因此对功名利禄并不怨恨或渴望。这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他并不追求权位和富贵,而是注重内心的平静和修养。
诗中还描绘了一幅雨后山岭无云、黎明时分没有月亮的景象。这一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空灵的氛围,与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相呼应。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事变幻的思索和疑惑。作者思考为何人们对功名利禄如此执着,为何纷繁的世事让人痛苦和困惑。通过这种疑问,诗人表达了对世间追求的怀疑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寓斋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渗透着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
jì tí zhōu huò qiū yù zhāi
寄题周霍丘寓斋
jūn zhù xiāo xiāng zuò yù zhāi, fù guī réng yǔ shì zhāi xié.
君住潇湘作寓斋,赋归仍与是斋偕。
yǐ zhī shēn shì fēi zhēn zhe, kěn xiàng gōng míng yuàn guǎ xié.
已知身世非真著,肯向功名怨寡谐。
yǔ hòu gèng wú yún zài lǐng, xiǎo lái nà yǒu yuè dāng jiē.
雨后更无云在岭,晓来那有月当阶。
jǐ sī tán miào cóng rén qù, rén shì hú wéi kǔ hǎo guāi.
几思谈妙从人去,人事胡为苦好乖。
拼音:yǔ hòu gèng wú yún zài lǐng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