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言每恨匆匆”出自宋代赵蕃的《送刘公求还庐陵兼属张元亨五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wù yán měi hèn cōng cō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晤言每恨匆匆”全诗:得见虽能数日,晤言每恨匆匆。
曷日竹斋重过,更期汗简同功。
《送刘公求还庐陵兼属张元亨五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刘公离别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与他共同努力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刘公请求返回庐陵,同时致赠给张元亨(共五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赵蕃为了送别刘公而创作的五首诗之一。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与刘公的相聚虽然时间不长,但每次离别都让他感到匆忙。诗人感叹时间的短暂,希望能够再次与刘公相会于竹斋,共同继续努力。
诗词中的"刘公"指的是诗人的朋友,而"庐陵"则是刘公的归属地。诗人与刘公相见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每次相聚都让诗人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尽情交流。这种恨别匆匆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充分交流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竹斋"和"汗简",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地方和象征。竹斋可能是他们平时一起学习或讨论文学艺术的地方,而"汗简"则指他们一起努力写作的草稿纸。诗人希望能够再次与刘公相聚于竹斋,共同继续努力,共同追求文学上的成就。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它展现了人们在短暂相聚中的深厚情感和对持续合作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充实人生、追求共同目标的追求。
sòng liú gōng qiú hái lú líng jiān shǔ zhāng yuán hēng wǔ shǒu
送刘公求还庐陵兼属张元亨五首
dé jiàn suī néng shù rì, wù yán měi hèn cōng cōng.
得见虽能数日,晤言每恨匆匆。
hé rì zhú zhāi zhòng guò, gèng qī hàn jiǎn tóng gōng.
曷日竹斋重过,更期汗简同功。
拼音:wù yán měi hèn cōng cōng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