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初有迹”出自宋代赵蕃的《宜风市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ò qiáo chū yǒu j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过桥初有迹”全诗:不误晨霜白,但惊浓雾黄。
过桥初有迹,著木顿生光。
未怕寒如许,殊胜雨见妨。
燎薪仍酌酒,一笑作哄堂。
《宜风市作》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宜风市作
不误晨霜白,但惊浓雾黄。
过桥初有迹,著木顿生光。
未怕寒如许,殊胜雨见妨。
燎薪仍酌酒,一笑作哄堂。
中文译文:
不会错过清晨的霜白,只是惊叹浓雾的黄。
刚刚过桥留下痕迹,踏在木板上便生出光芒。
并不怕寒冷如此,反而胜过雨水的干扰。
点燃薪柴继续饮酒,一笑间成为热烈的场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宜风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态度。
诗的开篇,作者提到自己并不会错过晨霜的美丽,但对于浓雾的黄色却感到惊叹。这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将晨霜和浓雾作为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于世间事物多样性的欣赏。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过桥的经历。桥是人们跨越障碍的象征,过桥初有痕迹,踏在木板上会发出声响,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迹与行动的声音。著木顿生光,也是对于个体的行动和努力的肯定,暗示着希望和进步。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寒冷的不畏惧,认为寒冷不足为虑,甚至比起雨水的干扰更加胜过。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困难和挫折的坚韧态度,以及对于逆境中的积极应对。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燎薪仍酌酒,意味着作者在燃烧薪柴时仍然能享受人间的欢愉,不因困境而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一笑作哄堂,则是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世间繁杂琐碎事物的态度,以笑对人生,与众人共享欢乐。
总而言之,《宜风市作》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多样性的欣赏,对困境的坚韧和对于人生的乐观。
yí fēng shì zuò
宜风市作
bù wù chén shuāng bái, dàn jīng nóng wù huáng.
不误晨霜白,但惊浓雾黄。
guò qiáo chū yǒu jī, zhe mù dùn shēng guāng.
过桥初有迹,著木顿生光。
wèi pà hán rú xǔ, shū shèng yǔ jiàn fáng.
未怕寒如许,殊胜雨见妨。
liáo xīn réng zhuó jiǔ, yī xiào zuò hōng táng.
燎薪仍酌酒,一笑作哄堂。
拼音:guò qiáo chū yǒu jī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