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安闲我不如”出自明代康海的《泾西村见野老邀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ěr yǎ ān xián wǒ bù r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尔雅安闲我不如”全诗:野老支筇笑问予,桃花飞处即吾庐。
尚思漉酒呼村妓,可暂偷闲驻小车。
指点杯盘无别馔,坐谈筐箧有农书。
双颧豁磊衣衫古,尔雅安闲我不如。
《泾西村见野老邀食》是明代康海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老扶着竹杖微笑着问我,
桃花飘落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我仍然思念着过滤的酒,喊村里的妓女,
可以偷得片刻闲暇,停住我的车。
他指点了酒杯和盘子,没有其他的美食,
我们坐下来谈论着篮子和箱子里的农书。
他的双颊皱纹深深,衣衫古旧,
他的雅致和安逸,我无法比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泾西村遇见一个野老,被他邀请分享食物的情景。诗人描述了野老朴实的形象和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对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的向往。诗人渴望逃离现实的繁忙与喧嚣,寻找一片宁静的栖息之地。他向往与野老一样的自在和安逸,同时也感叹自己无法达到野老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野老与诗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野老代表着自然的力量和纯粹的生活方式,他生活在桃花飘落之处,简朴而宁静。诗人通过与野老的交流,体验到了一种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境界,他感叹自己无法达到野老的安逸和雅致。
诗人渴望过滤的酒和村妓的陪伴,表现了他对一种闲逸和放松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他想偷得片刻的闲暇,停下繁忙的车轮,远离纷扰。野老指点着酒杯和盘子,表明他只有简单的食物,却能享受到真正的满足。他们坐下来谈论着农书,展示了野老对农耕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整首诗词以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和纯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通过对比野老与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诗词唤起了读者对自然、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思考和共鸣。
jīng xī cūn jiàn yě lǎo yāo shí
泾西村见野老邀食
yě lǎo zhī qióng xiào wèn yǔ, táo huā fēi chù jí wú lú.
野老支筇笑问予,桃花飞处即吾庐。
shàng sī lù jiǔ hū cūn jì, kě zàn tōu xián zhù xiǎo chē.
尚思漉酒呼村妓,可暂偷闲驻小车。
zhǐ diǎn bēi pán wú bié zhuàn, zuò tán kuāng qiè yǒu nóng shū.
指点杯盘无别馔,坐谈筐箧有农书。
shuāng quán huō lěi yī shān gǔ, ěr yǎ ān xián wǒ bù rú.
双颧豁磊衣衫古,尔雅安闲我不如。
拼音:ěr yǎ ān xián wǒ bù rú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康希善
陕西状元康海,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才气横溢而又狂放不羁。当时,朝中另一著名文学家李梦阳,亦以才气著称。两人明争暗比,互不服气。
到了正德年间,武宗朱厚照是个荒淫昏庸的主子。大宦官刘瑾由于能千方百计满足他的淫乐嬉戏要求而倍受宠信,一时间权倾朝野,炙手可热。刘瑾也是陕西人,与康海有同乡之谊,因而总想将康招致门下作为装点,但没有成功。刘瑾多次登门拜访,指望康海会来回拜,可是康海老是瞅他不在家时去答礼。两人关系只在不即不离的状态中。
刘瑾祸国殃民的行为引起了朝中正直官僚的普遍不满,纷纷上书进行弹幼。无奈朱厚照沉湎于享乐,不仅不追究刘瑾,反而将上书的人一个个加以处罚。李梦阳因为替户部尚书韩文出过主意并代他写过弹幼刘瑾的凑章,也被勒令致仕。第二年又被刘瑾借故逮捕人狱,危在旦夕。许多想救李梦阳的人都无计可施。在这紧急关头,李梦阳的一位姓左的亲戚冒险入狱探视。他劝李梦阳说:
“您眼见没有活路了,目前唯有康先生可以救您一命。”
“我与康先生一向争高比低,关系不好,现在有了危险便去求他,难道不是问心有愧么?"
“您这争的是匹夫之气!危急关头必须灵活些下”
经再三劝导,左某又掏出一张纸片来,一定要李梦阳亲笔写儿个字求康海,李梦阳勉强提起笔,写了:“对山救我!唯对山能救我!”十个字,别的什么也不提。“对山”是康海的别号。左某拿着纸片去见康海。康海说:“这种事目前看来,也只有我能办。我岂能计较别的,而不为良友伸出救援之手!”
第二天,朋友们得知康海要救李梦阳,都来商议援救的办法。康海说:“刘瑾虽然横行霸道,胡作非为,但生性好名,只能利用这一点以诡诈之言去打动他,用正经的大道理是行不通的。”人们都认为这个办法可行,而且只有口惹悬河的康海才能做得到。
第三天,康海登门求见刘瑾。刘瑾听说,立即倒展相迎,焚香鸣炮请上座。康海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地坐下。
“难得有什么好风,把先生吹到舍下来了!“’刘瑾兴奋地说着,马上又张罗设宴相待。
“先别忙!我有话要说”,康海说:“如果您听我的,我就留下喝酒;要不然,我一会就要告辞。”
“先生有话请讲。”刘瑾生怕他走了。
“当年高力士最受唐玄宗的宠信,他尚且肯为李白脱靴,这一点您能做得到吗?”康海单刀直人地问道。
“现在就让我为先生脱靴就是了!”刘瑾连忙站起来说。
“不!”康海示意让他坐下,又说:“当今李梦阳之才高出李白数倍,至于我康某,比起他来更是万不及一了。李梦阳下了死囚牢,而您不能加以解救,难道还能为李白脱靴?”说罢,站起身来,扑打着衣服,准备告辞。刘瑾一把将他按在椅子上,说:
“这虽是朝廷的事,但今天先生既然这么说,我一定要设法翰旋。”
康海这才宽衣解带,上席痛饮,直到次日天明才告辞回去。
李梦阳果然被释放了。但康海从此脱不开与刘瑾的关系。正德五年(1510 )刘瑾垮台,康海也被划人“刘党”而削职为民。然而,他从不跟人辩白他接近刘瑾的原因。
以上根据《镇原康氏家谱》(2006年3月,康希善主编)所编。
《中山狼》
康海的出名,主要因为他写过一部杂剧《中山狼》。《中山狼》杂剧是根据明人马中锡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改编而成,四折,写东郭先生冒险救子中山狼,使它逃过了赵简子的猎杀。中山狼脱险后,恩将仇报,反欲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大恐,幸遇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杀死。作品流露了对当政的统治集团人物的不满。第四折中杖藜老人说:“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那负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禄,不干得一些儿事,使着他的奸邪贪佞,误国殃民,把铁桶般的江山败坏不可收拾。”词锋显然是有所指的。旧传此剧为影射李梦阳负恩而作,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说:“填词出才人余技,本游戏笔墨间耳,然亦有寓意讥讪者。如……康对山之《中山狼》,则指李崆峒。”此剧关目曲致,曲文自然朴质。剧中狼、老牛、老杏开腔说话,情态逼真,带有童话色彩。前人称此剧“独摅澹宕,一洗绮靡,直掩金、元之长,而减郑、关之价矣。韵绝!快绝!”(沈泰《盛明杂剧》评语)誉之虽过,但此剧在明前期剧坛上确实是一部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王九思和康海在文学创作上是主张复古的,这也反映到其杂剧作品上,即基本延续元杂剧一角主唱的惯例,在曲词上也追摹元曲的风味。但剧作在内容上的新意和单折短剧的体式,也表现出明代杂剧的一些新变化。
《对山集》
康海的集子叫做《对山集》,共十卷。集中有许多记游的诗章,但是没有一首明确提到在扬州的经历。有一首《植树》诗云:“此日春气和,万木俱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稍稍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还有一首《怀金可卿》诗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这是他唯一提到“广陵”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根雕作品,叫做“流云槎”,据说是康海在扬州的遗物。“流云槎”用天然榆树根制成,形似紫云,可作卧榻,原藏于扬州康山。入清后先归江春,阮元购得后转赠麟庆,麟庆将它携回北京半亩园,其后人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散曲
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小令200余首,曲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抒发其愤世嫉俗的情怀,如“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溪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表现了他自认为无辜遭殃的满腹牢骚,并夹杂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二是倾吐其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如《叨叨令》、《秋兴次渼陂韵》就着重表现了作者对“有时节望青山看绿水乘嘉树,有时节伴渔樵歌窈窕盟鸥鹭”生活的欣喜之情。他的散曲一般都写得豪放爽健。但有时过多的生造和堆砌词藻,是其缺点。
正德元年(1506),即正德五年(1510),刘瑾因谋反罪被朝廷处死,朝廷清查刘瑾一案,康海因与刘瑾有过来往,遂被列为同党,削职为民。 正在这个时候,已经官复原职的李梦阳,不但不为曾救自己一命的朋友两肋插刀,反过头来倒打一耙,诬陷嫉害。
康海回家之后,“以文为身累,遂倦于修辞”。他认为“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于泉石间已矣,何以小技为哉!”他与朋友、同乡王九思遭遇相似,志趣相投,于是经常在其家乡沜东及王九思的家乡鄠县(今户县)一带。他与王九思一道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大胆改革,形成了秦腔四大流派中影响较大的一派——“康王腔”。
康希善
其一
公元1502 年明孝宗皇帝弘治十五年,陕官授翰林院修撰,西武功人康海中了文科状元,官幸时年二十七岁,“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观尽长安花。”
其二
满腹经论,才高八斗的康海,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一朝状元及第,步入仕途。论其才,前途应一片光明。然而,饱读子经诗书的康海却读不透社会这部沉甸甸的厚书,洞不明世事,一言一行遭人忌恨而不自觉;一举一动被人暗算而不自防。看不透人情,明明是敌人却视为朋友。明明是陷阱眼睁睁的往里跳。为人的“不精不细”终于惹来了祸端。武宗正德年间,专权的宦官刘瑾被来自云南首辅杨一清联合太监张永参倒处死,康海涉嫌刘瑾同党受株连,被削职为民。康海蒙冤时,知情且已出狱的李梦阳为自保竟袖手旁观。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对康海极大刺激,为此他终生不仕。“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便是他罢官后酌饮时的愤世嫉俗之作。
其三
古城扬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康海寓居扬州期间,作杂剧((中山狼》鞭苔他的忘恩负义之人李梦阳。100 多年前江西籍文人吴篙来扬州,拜访康海旧居,作((康海草堂歌》,内有“君不见康对山,歌且舞,救友污名心独舍。乌纱一掷能千古,英雄才子亦黄土,碌碌状元何足数!”写得何其好!文革中批判“四人邦”时,常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明代有李梦阳,当代有“四人帮”,世间很多珍稀动物都灭种了,“中山狼”偏偏难以绝种。
其四
康山草堂的名声很大,许多文人雅士慕名造访。来头最大的,乃是乾隆。乾隆临幸康山草堂;嘉庆二年,钱泳偕友来游康山,作半日清谈;阮元于道光年间,买过此院。此时的康山,己渐趋荒凉,大半草堂,己成荒丘。如今康山草堂早己不复存,那堆黄土也己无迹可寻,但其原来所处的大致方位还是有的:由徐凝门街南端向东进再到东首,便是大约的位子。康山草堂没有了,康山的名字还在扬州人的心中流传。
漫步康山街的石板路,我隐约感到自己站在了高高的康山。俯视郡城,我看见公馆,高楼宅第;通衙夹道之上,负贩担肩,车马喧嚣,种种琐细之事,无不清晰地见。更有铮铮琵琶,楼台丝竹,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慷慨激昂,仿佛流风余韵,至今还在缭绕。蓦地,眼前一片金黄闪耀,原来扬州旧时的那轮明月,还来照我,霎时人间一片迷离的清辉,洒满了我的衣裳。
其五
康海状元赴京会试前“一梦”据爷爷康荣华老年之后,给我讲过的故事,那就是康海状元赴京会试的前一夜,梦见一壁土墙之下,有十三个小猪患在墙脚之下拱土,突然土墙坍塌,将十三个小猪压在墙下,康海也被这情景惊吓而醒,出了一身汗。直到天亮再未人睡。早上急忙告诉母亲,说他夜有不祥之梦,提出不想赴考。他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说之后,挺高兴的,说好梦、好梦。“一壁压倒十三省,我儿康海状元郎。”那时的中国只有十三个省,经他母亲这样解说康海高高兴兴的赴京考试了,结果中了状元。
其六
兵部侍郎杨廷仪(杨廷和之弟,杨慎之叔)自家乡赴京,路过武功县,前来拜访。康海很高兴,便留下饮酒。两人都很愉快。饮至中途,康状元自己站起来,一边唱着自制的新词,一边亲自弹琵琶助兴,气氛十分热烈。杨侍郎酒酣耳热,乘兴对康海说:“家兄在内阁(当时杨廷和为首席大学士), 很想念您,您为什么不写封信去通个消息?只要您去封信作点表示,我再到翰林院帮您疏通一下,您一定能重新回京做官。”
康海不等他说完,立即火冒三丈,抡起琵琶就朝他打过去。杨廷仪大惊失色,急忙站起来,踉踉跄跄往外就跑。琵琶在胡床上摔得粉碎,康海仍不解气,一边追赶,一边骂道:“混帐东西,我康某人难道象王维那样,假装乐工,借弹琵琶讨官做么?你这西蜀小子,太小看人了!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康海摔琵琶一举,既充分显露了他嫉恶如仇,且容易冲动的个性;也表明了他不肯再与朱明王朝合作的坚决态度。
以上根据《镇原康氏家谱》(2006年3月,康希善主编)所编。
康海,“主盟艺苑,垂四十年”,创“康王腔”,壮秦腔之基。
这个举世有名的才子,广招演员,自制乐曲,写剧本、改革声乐唱腔脸谱,自操琵琶,创建了自家戏班子,人称“康家班社”。他招收弟子在家中教授他和王九思创作的“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的“康王腔”。自己动手创作的《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杜子美游春》等剧本,并让戏班排练。康海的继室张氏,出身乐户,能唱善舞,声振秦中。并培养出较有名的演员双蛾、小蛮、春娥、端端、雪儿、燕燕等,更有“随身四帅”金菊、小斗、芙蓉、采莲,深受观众所喜爱。康家班演出的戏“歌有新词、舞有娇姿”,30年红极家乡,对秦腔发展影响很大。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大赛活动。康海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先哲,且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被称为“琵琶圣手”。吴梅村评价说:“琵琶急响多秦声,对山慷慨称入神,同时渼 陂(王九思号)亦第一,两人失志遭迁谪,绝调康王并盛名,昆仑摩挲无颜色!”一次,康海在扬州焦山弹奏琵琶后,倾倒观者,后人遂将焦山易名“康山”,以示纪念。康海被革职后,在家闲居了整整30年,遗命以山人巾服成殓。检其遗资“借金百余”,而大小鼓却存有300多副。
康海还扶植周至张于朋、王兰卿在康家班基础上组建张家班。张家班,又名华庆班,不仅在周至、户县、眉县以及省境内一些地方演出,还曾随陕西盐商、木商到过江浙一带。张于朋喜爱秦腔,多才多艺。他回家后,以暖泉别墅为基地潜心地方戏曲、音乐的研究与实践。他不但会演戏,还会编戏、排戏、打鼓等。他的妻子王兰卿,周至县城内乐户王锦之女,自幼聪敏好学,性情贞良,七、八岁吹拉弹唱,所事皆通,与张结为姻缘。王兰卿为张家班骨干,她唱做俱佳,其情感人,出色的表演艺术,为西府剧坛之冠,成为明代中叶最著名的秦腔女演员。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直到上世纪的50年代。
官场不幸秦腔幸。康海为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康海创作的杂剧《中山狼》是讲述东郭先生救一只中箭逃命的狼,自己几乎反被狼所害的故事。通过对狼的本性的揭露,骂尽一切负国家、 负父母、 负师友的无耻之徒,同时嘲讽了迂腐的东郭先生“无所不受”的“仁心”,颇有深意。全剧紧凑,富有戏剧性。曲白生动而自然,具有爽直古朴的特点,剧中狼、老杏、老牛开腔说话,情态逼真,饶有童话色彩。一说《中山狼》杂剧是为影射李梦阳负恩而作。
周全了籍与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西安府武功县人(今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二十日,死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岁。
康海自幼机敏,童年事邑人冯寅为蒙师,习小学,“凡洒扫应对之属”,冯出仕后,又入关中理学名家习毛诗。成化二十二年,其父康镛从平阳知府任上归田,尝为之讲授古今贤圣掌故,期其效法。父退,海嬉戏如忘,父怒欲捶楚,问所授,海从容复述无可责。
孝宗弘治七年(1494)入县学,时提学副使杨一清督学陕西,见海文,盛赞其才,言必中状元。24岁与三原马理同举于乡,次年赴京会试落榜。弘治十五年(1502),海28岁复参与会试,顺利通过殿试对策称旨。遂登进士第一,大魁天下。康海在殿试对策中,仗义执言,力陈改善吏制,裁汰庸官,重用才智之士,兴利除弊,升为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曾参与修宪宗、孝宗两朝实录。武宗正德三年(1508)李梦阳入狱,为救文友,海往见同乡刘瑾,通宵畅饮,不日梦阳获释。八月,海奔母丧,途经顺德遇盗。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事发,被脔割3357刀,凌迟处死。海以同乡受其株连,被削职为民。梦阳不曾进一言以救。遂以文为身累,倦于修辞。乃曰:“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泉石间矣!”曾有人劝他向朝廷申辩其冤,以图起复,海断然拒绝。
从此放形物外,寄情山水,广蓄优伶,制乐府、谐声容,自操琵琶创家乐班子,人称“康家班社”。与户县王九思共创“康王腔”,扶植周至张于朋、王兰卿组建张家班。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极赛活动。自己因谴责李梦阳写成的杂剧《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杂剧,被之管弦,自此俳优。在康家班基础上组建的张家班,又名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为重振北曲,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海放歌泉林30余年,初衷不改。殁时。除诗文集外康,还著有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等,尤以《武功县志》最为有名。评者认为康海编纂的《武功县志》体例严谨,源出《汉书》,“乡国之史,莫良于此。”后世编纂地方志,多以康氏此志作为楷模。因为文学理念相近,加上同时尊崇复古文风,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王九思等号称“十才子”,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亦即文学史上的明代“前七子”。
康海不仅以他创作的诗文以及杂剧而闻名,成为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而且在官场刚正不阿,藐视权贵,颇具秦人风范。康海和李梦阳、何景明等七才子一起,触权贵,骂奸党,指责时弊,弹劾刘谨。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擅国政,刘瑾是兴平县人,以其与康海为同乡,又风闻康海的才名,企图拉拢康海作为同党,康海一直不肯去见刘瑾。恰巧李梦阳因为代尚书韩文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事情暴露后,刘瑾加给李梦阳其他罪名,将其逮捕人狱,准备处死。李梦阳从狱中给康海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对山救我”四字。“对山”为康海的别号。康海义不容辞,虽然一直不肯登刘瑾之门,但为了朋友,只得硬着头皮去拜谒刘瑾。刘瑾听说康海登门求见,高兴万分,急忙跑出去迎接,下榻时十分匆忙,连鞋也没有穿正,倒足汲着鞋跑出门迎接,并将康海奉为上宾。康海在刘瑾面前,多方为李梦阳辩解,刘瑾一心想拉拢康海,遂看在康海面上,第二天便释放了李梦阳。过了一年,即正德五年(1510),刘瑾因谋反罪被朝廷处死,朝廷清查刘瑾一案,康海因与刘瑾有过来往,遂被列为同党,削职为民。正在这个时候,已经官复原职的李梦阳,不但不为曾救自己一命的朋友两肋插刀,反过头来倒打一耙,诬陷嫉害。 康海回家之后,“以文为身累,遂倦于修辞”。他认为“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于泉石间已矣,何以小技为哉!”他与朋友、同乡王九思遭遇相似,志趣相投,于是经常在其家乡沜东及王九思的家乡鄠县(今户县)一带,携带歌姬舞女畅饮,创作乐曲歌辞,自比为乐舞谐戏的艺人,以寄托其忧郁苦闷的心情。
同时渼陂(王九思号)亦第一,两人失志遭迁谪,绝调康王并盛名,昆仑摩挲无颜色!”一次,康海在扬州焦山弹奏琵琶后,倾倒观者,后人遂将焦山易名“康山”,以示纪念。康海被革职后,在家闲居了整整30年,遗命以山人巾服成殓。检其遗资“借金百余”,而大小鼓却存有300多副。
官场不幸秦腔幸。康海为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康希善
康海祖籍河南固始,宋朝末年其先世因避乱移居陕西武功,至康海时已历七代。从其高祖康汝揖起,即世代为官。他的父亲康墉,字振远,博学多识而有文名,任平阳府(治今山西临汾)知事。在这样一个书香门弟、官宦世家,康海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他十八岁时人县库为生员,由于读书刻苦而方法灵活,学业进步很快。无论才识、文章,在诸生中都属佼佼者。时任陕西提学副使的杨一清(字应字,成化进士)对其十分赏识,认为他将来必中状元。康亦以此自负。
弘治十四年(1501 年),康海参加陕西乡试。应试之前,他就决意一展才华,夺取解元的桂冠。结果发榜以后,第一名却是吉时,他只考中第七名。弘治十五年(1 502 )年赴京应进士试,会试虽然榜上有名,但第一名却为湖广人鲁铎所得。这对早就以状元自负的康海来说,无疑是不小的刺激。然而,虽则两次失去夺元的机会,他并未就此丧失信心。他对一同应试的人说:“乡试让吉时,会试让鲁铎,如果在廷试时再让一人,我就真成了无用的弃物了!”心情复杂的感叹之中,志在最后一博夺取状元的决心溢于言表。果然,廷试以后,他的对策得到读卷官、内阁首辅刘健的很高评价,称其“词意高古,娴于政理”。进呈宫中后,孝宗朱佑樘也十分赞赏,认为有明以来一百四十余年,进士策论还没有如此绝佳之作,于是亲耀其为一甲一名,赐其状元及第。久以状元自负的康海,终于得遂已愿。
我国古代,传说天上有主宰人间文运的星宿“文星”(即“文昌星”,也称“文曲星”)。并说在朝廷科举之年,“文星”入于何处,则何处当出状元。康海及第这年,据说当时京师就有一个善占星相者能预先观出“文星”的去向。礼部诸大臣为提前知道是科状元出在何省,还曾当面询问过他。开始问他:“魁在何处?”占星者答道:“文星在楚,魁当在湖广”。一个月后,会试即将揭晓,很快要举行廷试,几位大臣再次让占星者占算。占星者讶言道:“文星人楚浅,人秦深,魁当在陕西!”结果,湖广人鲁铎得中是科会元,而陕西人康海在殿廷对策中夺魁。由于当时人们迷信心理很重,因此便说,人世之事“上应天象如此”。
康海状元及第后,授翰林修撰。当时,明朝文坛上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文风,发起了复古运动。康海在这场运动中与李梦阳等互相唱和,成为复古派前七子之一。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宦官刘瑾窃弄威权,李梦阳等又成为敢于和刘瑾进行斗争的人物。因康海与刘瑾同为陕西人,其才学又负有盛名,所以刘瑾千方百计要招引他为已所用,但被他拒绝。
正德二年(1507年),尚书韩文等因不满刘瑾干政弄权,上疏武宗,请求诛杀刘瑾及其党徒,并请李梦阳起草疏稿。不幸事情泄露,韩文等被革职(后来人狱),李梦阳被勒令致仕。不久,刘瑾又找借口把李梦阳逮捕人狱,并准备将其杀害。李梦阳在狱中密写“对山救我”四字,托人转交与康海,要他设法营救。康海本以与刘瑾交结为耻,但为了营救好友,无奈之中不得不以同乡的名义去拜渴刘瑾。刘瑾一听说康海求见,喜不自胜,慌乱中反生着鞋子出门迎接。经康海从中通融,刘瑾于次刚将李梦阳从狱中放出。一年后,刘瑾事败被诛,子却因此事受到牵累,被人指为刘瑾同党,落职为民。
康海落职后,从此放浪自悠。他经常与王九思(前七子之一)等人西西安近郊)之间、聚会鄂(今陕西户县)、杜(今陕,挟带乐妓在一起宴饮。并制乐造曲,以乐舞艺人自比,借此寄托自己心中的郁愤。王九思曾出重资购买乐器,让乐工学习琵琶。康海因善于掐弹(废木拨而用手指弹凑),技艺高超,为人竞相效仿。卒后,遗囊中别的东西很少,然而仅大小鼓却有三百余副。
康海一生,诗文成就颇高,与李梦阳齐名。所作北曲,风格古朴。著作有《对山集》、《沜东乐府》和杂剧《东郭先生误救中山我狼》、《王兰卿服信明贞烈》等。相传他被指为瑾党而落职之时,先前被他营救的李梦阳竟无一言相救,他因此作《东郭先生误救中山我狼》杂剧,以记其憾。但此说不尽可信。
以上据《镇原氏家谱》(2006年3月版,康希善主编)记载所编。
康希善
康状元被削职的深层原因正德五年( l510 ) ,刘瑾势败被杀。陕西状元康海也因与他有所往来而被牵连削职,从此不再被起用。本来他一向是远看刘瑾的,完全是为了救李梦阳才不得不与刘瑾接近。这是举朝皆知的事,为什么当年没有人出来为他说话呢?原因在于康海自恃才高,加之行为放荡,无意中得罪了许多人。因为才华横溢,每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风生,无所顾忌,少不了要对别人的文章及周围的事情品头评足,这样哪有不伤着人的?时间越长,伤的人越多。他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又被较多的烙守礼法之士视为疏狂,不肯与之为伍。
他还爱批改别人的文章。每当有人请他修改时,他总是不顾情面,别出心裁,大涂大抹,改得面目全非。这也常令同僚们心下不服,以至产生忌妒情绪。这还不打紧。
有一回,几个同年进士作弄他,将首席大学士、也以文学自友的湖南人李东阳的文章抄出来请他修改。经他大刀阔斧地确削一番之后,原文十亭只剩下一两亭。这事一传出去,当然大大地得罪了李东阳这位“国老”。其它“前辈”也都认为他过于狂妄,对他侧目而视,存了戒心。
又有一回,康海的母亲去世。照惯例,翰林官的父母亡故,其墓文都是请内阁大学士们来写。康藻海不管这一套,一得到母亲下世的消息就动身,只顺便求了经常打交道的李梦阳、王九思等人撰写墓碑、墓志铭等等,而将号称“海内文宗”的李东阳亮在边,这更使李东阳十分恼火。
如此种种,康海虽然并不是“失道者”,却己渐成“寡助”之人了。给了议罪之时,只要首辅李东阳一句话,他就会完全无事,但李东阳怎么会帮他?连他救过的李梦阳,也因平时有许多文字之争,关键时刻也不出来说一句话。可以说,康状元是被才华累,他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也许才高就容易狂妄,而狂妄就寡助,寡助就免不了出现坎坷,这是个难以逃脱的怪圈。古今人情往往类似,真正的有才或自视“才高”者应引以为戒。
以上根据《镇原康氏家谱》(2006年3月,康希善主编)所编。
康希善
他出生于世代仕宦兼商人家庭。父亲康墉(音庸y6ng )对他管教甚严。他从小好游嬉,父亲看见时拿鞭子要打他,但一翻他的作业,早己都做好了,只得作罢。他读书只注重理解而不愿费时费力去背诵,因而得以博览群书。他对经、史、子、集以乃词曲、小说.无所不窥。自青年时代起便立志要有所作为。弘治十年(1497 )中举,十五年壬戍( 1502 )科以状元及第,授修撰。曾充经筵讲官,与修《宪宗实录》、《孝宗实录》、《历代通鉴纂要》等。为文主张追步秦汉,强调言之有物。他写文章总是在精力充沛、心情平静时动手,于是文思泉涌,一泄千里。一感到疲倦,立即停下来。所以他的作品往往不同凡响。别人送文章来看,多半被他改得面目全非。常与另一才子李梦阳争高下,一时名声大起,引起许多崇拜者,也被一些文学自命的老资格官僚所忌恨。
正德初年,刘瑾用事,因康海是同乡而存心拉拢,康海一直不理睬。后来李梦阳帮吏部尚书韩文写文章弹劝刘瑾,招来杀身之祸,康海为救李梦阳只得去见刘瑾,刘瑾倒展相迎,不仅放了李梦阳,而且要升康海为吏部侍郎,但康海坚决推辞了。从此与刘瑾有些往来,也设法纠正了刘瑾的一些不法行为。正德五年(巧10 )刘瑾势败被杀,忌恨康海的人把他列人刘党,将他削职为民。他夺魁一场,仅当了八年翰林官,中间还为其母守丧三年,不少人为他感到惋惜。他却说:“玉石俱焚,是自古就有的事。杀刘瑾这样的坏人是天下的大幸,我个人受点牵连无所谓。”
当然,他内心的不平之气还是有的。回乡后,葛巾野服,一转轮密码纵情山水,挟妓浪游,一边从事文学创作。许多到过关中的文人都要慕名去拜访他。也有人劝他再出来做官,但一提做官的事他就大发脾气。
他写了许多抨击时弊的散曲,也写了著名的杂剧《中山狼传》。“弘治十才子”中有他,明代“前七子”中也有他。他是明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文学家。所著有《对山文集》、《沂东乐府》、《康氏族谱》、《孙氏族谱》、《武功县志》等行于世。
他还精音乐,懂天文历法,兼通拿脉、针灸等。其子康阜,自幼被称为神童,只活了19 岁。
其次子康栗,秀才出身,早卒,颇有才华,著有《子宽集》,其女亦工文辞。
以上根据《镇原康氏家谱》(2006年3月,康希善主编)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