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吐花胜宿麦”出自宋代赵蕃的《投王饶州日勤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o mài tǔ huā shèng sù mà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
“荞麦吐花胜宿麦”全诗:我行三日鄱阳路,每向居民说岁年。
荞麦吐花胜宿麦,山田小旱熟湖田。
诗词:《投王饶州日勤四首》
中文译文:
我行走了三天的鄱阳路,
每到一个居民家都问岁时。
荞麦花开胜过宿麦,
山田小旱却丰收湖田。
诗意和赏析:
《投王饶州日勤四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物和与居民的交流,表达了作者对农田丰收的希望和对人们安居乐业的祝愿。
诗中的“鄱阳路”指的是赵蕃从鄱阳投奔饶州的旅途。在途中,作者每到一户居民家都会询问年岁,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关注和对岁月变迁的思考。这种与居民的交流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对他们的祝福。
诗中提到的“荞麦吐花”和“宿麦”以及“山田小旱”和“湖田”形成了对比。荞麦是一种早熟的作物,它的花开放时正值麦收的季节,因此被赵蕃用来比喻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宿麦则是指晚熟的麦子,与荞麦相比显得稍显落后。山田和湖田的对比则体现了地域之间的差异,山田小旱却能够丰收,显示了人们对自然的劳动和希望的成果。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农田丰收和人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安定繁荣的期望。这种对大自然和人民的关怀与祝福,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朴实和温情,给人一种亲近和舒适的感受。
tóu wáng ráo zhōu rì qín sì shǒu
投王饶州日勤四首
wǒ xíng sān rì pó yáng lù, měi xiàng jū mín shuō suì nián.
我行三日鄱阳路,每向居民说岁年。
qiáo mài tǔ huā shèng sù mài, shān tián xiǎo hàn shú hú tián.
荞麦吐花胜宿麦,山田小旱熟湖田。
拼音:qiáo mài tǔ huā shèng sù mài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