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我来见颓墉”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我来见颓墉”出自唐代张籍的《沈千运旧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lái jiàn tuí yō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我来见颓墉”全诗

《沈千运旧居》

我来见颓墉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
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
土木被丘墟,谿路不连通。
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
君辞天子书,放意任体躬。
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喑聋。
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
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
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
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


赏析


《沈千运旧居》是唐代张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
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
土木被丘墟,谿路不连通。
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
君辞天子书,放意任体躬。
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喑聋。
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
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
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
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沈千运的旧居,作者来到这里看到了颓墉(墙壁倒塌)。庭院荒凉,没有子孙后代居住,房屋属于当地的农民。土墙木屋被废弃的丘墟所覆盖,小溪的道路中断。旧井被杂草填满,牛羊跌入其中。沈千运辞去了天子的官职,放任自己的志向,过着与逆境旅行相似的生活。他高谈阔论,言辞犀利,但多余的声音只能激起聋哑人的共鸣。尽管他有意旌扬他过去的功绩,但百年后也许会被封为崇高的人物。然而,可悲的是,他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年岁,就已经成为了废弃的荒林。这个时代是否没有懂得他的知音,不能推崇他的风采。浩荡的世事竟然没有人看到,作者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沈千运的景仰和对自身境遇的疑惑。沈千运是唐代的一位官员,他放弃了权力和地位,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他的追求和理想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诗中以描写沈千运旧居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佩服之情。沈千运的生活态度和高尚情操成为了作者内心的楷模,他对沈千运的追求和理解却无法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认同。作者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无法找到前进的方向。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沈千运的旧居和自身的困惑,表达了对理想追求和现实困境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质朴而真实,表达了作者对沈千运及自身处境的深深思索和感慨。

“我来见颓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ěn qiān yùn jiù jū
沈千运旧居

rǔ běi jūn zǐ zhái, wǒ lái jiàn tuí yōng.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
luàn lí zǐ sūn jǐn, dì shǔ lín lǐ wēng.
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
tǔ mù bèi qiū xū, xī lù bù lián tōng.
土木被丘墟,谿路不连通。
jiù jǐng màn cǎo hé, niú yáng zhuì qí zhōng.
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
jūn cí tiān zǐ shū, fàng yì rèn tǐ gōng.
君辞天子书,放意任体躬。
yī shēng bù zì lì, jiā yǔ nì lǚ tóng.
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
gāo yì qiè xīng chén, yú shēng jī yīn lóng.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喑聋。
fāng jiāng jīng jiù lǘ, bǎi shì kě fēng chóng.
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
jiē qí wèi jī nián, yǐ wèi huāng lín cóng.
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
shí qǐ wú zhī yīn, bù néng chóng cǐ fēng.
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
hào dàng jìng wú dǔ, wǒ jiāng ān suǒ cóng.
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

“我来见颓墉”平仄韵脚


拼音:wǒ lái jiàn tuí yō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

作者简介


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作者介绍


张籍的轶事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

张籍的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的诗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