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来旧城郭”出自唐代元稹的《天坛归》,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ái lái jiù chéng guō,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还来旧城郭”全诗:为结区中累,因辞洞里花。
还来旧城郭,烟火万人家。
《天坛归》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坛上的回归,离开朝廷的尘嚣,
因为心情烦闷而来到洞府间的花丛。
重新回到旧有的城郭之中,
看到烟火弥漫,万家灯火辉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朝廷繁忙的生活,寻找宁静与自由的心情。他来到洞府之中,欣赏花丛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然后,他回到城市中,看到了热闹繁忙的景象,烟火弥漫,灯火辉煌,表现了城市生活的繁荣和热闹。
赏析:
《天坛归》是元稹的一首写景诗,通过对自然和城市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开喧嚣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由宁静的追求。诗中的"天坛归"象征着诗人回归自然的愿望,"洞府间的花丛"则是他寻找宁静之地的象征。通过对花丛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而当诗人回到城市中,看到"烟火万人家"的景象,他感叹着城市的繁荣和热闹,表现了与自然相对立的现代都市生活。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他在自然与城市之间寻求平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自然和城市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这首诗词以其深情和意境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引发对人生境界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tiān tán guī
天坛归
wèi jié qū zhōng lèi, yīn cí dòng lǐ huā.
为结区中累,因辞洞里花。
hái lái jiù chéng guō, yān huǒ wàn rén jiā.
还来旧城郭,烟火万人家。
拼音:hái lái jiù chéng guō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