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初临郡”出自唐代李嘉祐的《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bà chū lín jù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黄霸初临郡”全诗: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译文:
我自常州回到江阴的途中作
到处都是空荒的篱落,江村的景象令人无法忍受。
没有人关心花草的颜色憔悴,多雨天的鸟鸣令人感到寒冷。
黄霸刚刚到郡任职,陶潜还没有离职。
在这个春天,却忙于征战之事,谁会关心衰败和残破。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李嘉祐自常州还江阴的途中所见所感。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荒凉、寒冷,反映了江村的萧瑟和凄凉。篱落空荒,花色惨淡,雨天的鸟鸣更加显得冷酷和凄凉。诗中还提到了黄霸初任郡守和陶潜还未离职,暗示着时局动荡和官僚体制的困境。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征战之事的不满,他认为在这个春天,人们应该关注的是颓废和残破的现状,而不是忙于战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江村凄凉景象的反思和不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通过对比和对比,把握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的气氛。他对黄霸的到来和陶潜的离职,以及征战之事的忙碌和内心的困扰,表达了自己对战争和权力的追求的反思和意识。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描写和雅致的形象化描绘,表达了对军事行动和官僚机构的反思和不满。这首诗的意境简洁明快,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给人以深邃的思考和强烈的心灵触动。它不仅是对时代困境的批判,还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呈现,展现了李嘉祐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力。
zì cháng zhōu hái jiāng yīn tú zhōng zuò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chǔ chù kōng lí luò, jiāng cūn bù rěn kàn.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wú rén huā sè cǎn, duō yǔ niǎo shēng hán.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huáng bà chū lín jùn, táo qián wèi bà guān.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chéng chūn wù zhēng fá, shuí kěn wèn diāo cán.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拼音:huáng bà chū lín jùn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三问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量移江阴令。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又为袁州刺史。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识。
善为诗,绮丽婉靡。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曰: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以为“文章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役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嘉祐诗》一卷,《全唐诗》编为三卷(卷二〇六——二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