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攒碧玉钗”出自宋代阳枋的《和前人韵赋昌溪洞口》,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zǎn bì yù chāi,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峰攒碧玉钗”全诗:洞口天容黯,灵宫暂洁斋。
中宵轻霡霂,向晚卷云霾。
岩削苍璆璧,峰攒碧玉钗。
水花纷迸峡,石乳溜垂岩。
喷浪迟归舫,穿涛急去{上竹下泊换卑}。
布飞千丈直,屏立半空排。
木任岩藤束,花从涧草埋。
高猿枝袅袅,幽鸟韵喈喈。
亭午烟光冷,深春风色飁。
便疑与世隔,直与洞仙偕。
意得诗偏好,情间乐可涯。
寄言轩冕客,名利莫装怀。
《和前人韵赋昌溪洞口》是宋代阳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洞口天容昏暗,灵宫暂时清净。午夜时分,轻微的雾气弥漫,傍晚时卷起云雾。巍峨的岩石削凿得如同苍凉的玉器,山峰密集如碧玉钗。水花四溅于峡谷之间,石乳如泪珠垂挂在岩石上。喷涌的浪花慢慢回归船只,穿梭于湍急的波浪之中。瀑布如千丈长布飞瀑,如屏风立于半空中。藤蔓任意地缠绕在岩石上,花朵从溪涧的草丛中蔓延开来。高高的猿猴在树枝上轻盈摇曳,幽静的鸟儿发出优美的鸣叫声。亭台之间午后的烟光显得冷寂,深深的春天风色在空中飘扬。仿佛与世界隔绝,直接与洞中仙人并肩而行。这里的景致引发了作者的诗意和情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寄语那些身处权势之中的客人,不要追求名利而忽略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描绘昌溪洞口的景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摹,展示了山水之间的秀美和洞中仙境的幽静。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洞口的天空昏暗、岩石的苍凉、水流的湍急以及鸟兽的活泼。他通过这些描绘表达出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诗人也以此寄托了自己对名利的冷漠态度,呼吁那些身处权势之中的人们不要追逐虚荣,而是应该珍惜内心的宁静和情感的满足。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描写细腻的山水景致,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同时,通过对洞中仙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超然世俗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意境的描绘,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静谧与美好。
hé qián rén yùn fù chāng xī dòng kǒu
和前人韵赋昌溪洞口
dòng kǒu tiān róng àn, líng gōng zàn jié zhāi.
洞口天容黯,灵宫暂洁斋。
zhōng xiāo qīng mài mù, xiàng wǎn juǎn yún mái.
中宵轻霡霂,向晚卷云霾。
yán xuē cāng qiú bì, fēng zǎn bì yù chāi.
岩削苍璆璧,峰攒碧玉钗。
shuǐ huā fēn bèng xiá, shí rǔ liū chuí yán.
水花纷迸峡,石乳溜垂岩。
pēn làng chí guī fǎng, chuān tāo jí qù shàng zhú xià pō huàn bēi.
喷浪迟归舫,穿涛急去{上竹下泊换卑}。
bù fēi qiān zhàng zhí, píng lì bàn kōng pái.
布飞千丈直,屏立半空排。
mù rèn yán téng shù, huā cóng jiàn cǎo mái.
木任岩藤束,花从涧草埋。
gāo yuán zhī niǎo niǎo, yōu niǎo yùn jiē jiē.
高猿枝袅袅,幽鸟韵喈喈。
tíng wǔ yān guāng lěng, shēn chūn fēng sè xí.
亭午烟光冷,深春风色飁。
biàn yí yǔ shì gé, zhí yǔ dòng xiān xié.
便疑与世隔,直与洞仙偕。
yì de shī piān hǎo, qíng jiān lè kě yá.
意得诗偏好,情间乐可涯。
jì yán xuān miǎn kè, míng lì mò zhuāng huái.
寄言轩冕客,名利莫装怀。
拼音:fēng zǎn bì yù chāi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九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