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世事华胥一枕”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世事华胥一枕”出自宋代李曾伯的《西江月(再和)》,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shì shì huá xū yī zhě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世事华胥一枕”全诗

《西江月(再和)》

世事华胥一枕

排遣新寒有酒,追寻旧隐无人。
四山朔吹又冬鸣。
吹送午钟余韵。
过眼霜高木落,寄心月驶云行。
归欤闭户饱藜羹。
世事华胥一枕


赏析


《西江月(再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冬夜中的心境和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排遣新寒有酒,
追寻旧隐无人。
四山朔吹又冬鸣,
吹送午钟余韵。

过眼霜高木落,
寄心月驶云行。
归欤闭户饱藜羹,
世事华胥一枕。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缅怀和对现实生活的排遣。作者感叹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但是感到寒冷,于是用酒来排遣内心的寒冷感。作者追寻过去的隐居生活,却发现没有人能够陪伴自己。诗中提到四山的朔风吹拂,又让冬天的声音回荡在耳边,午时钟声的余音也被风吹送。在冬夜中,作者看到霜雪覆盖的高大树木已经凋零落叶,心思则寄托在月亮上,仿佛看到月亮驶过云层。最后,作者归于自己的闭户之中,享受一碗饱满的藜羹,暂时远离世事的纷扰,仿佛沉浸在华胥之境,逃离了尘世的烦恼。

赏析:
《西江月(再和)》这首诗词以冬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冷寂的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排遣。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新寒、旧隐、四山朔吹、过眼霜高木落、寄心月驶云行等,使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孤寂。同时,作者以酒作为一种排遣的方式,表达了对寒冷的抵抗和对心灵的慰藉。诗词的结尾以归欤闭户饱藜羹作为收束,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归和对尘世的疏离,给人一种安静、宁谧的感觉。

整首诗词情感内敛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它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现实生活的疏离,同时也透露着对人生和世事的淡泊态度。这种超脱尘世、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感,与宋代文人的隐逸思想风格相契合,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艺术境界。

“世事华胥一枕”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 jiāng yuè zài hé
西江月(再和)

pái qiǎn xīn hán yǒu jiǔ, zhuī xún jiù yǐn wú rén.
排遣新寒有酒,追寻旧隐无人。
sì shān shuò chuī yòu dōng míng.
四山朔吹又冬鸣。
chuī sòng wǔ zhōng yú yùn.
吹送午钟余韵。
guò yǎn shuāng gāo mù luò, jì xīn yuè shǐ yún xíng.
过眼霜高木落,寄心月驶云行。
guī yú bì hù bǎo lí gēng.
归欤闭户饱藜羹。
shì shì huá xū yī zhěn.
世事华胥一枕。

“世事华胥一枕”平仄韵脚


拼音:shì shì huá xū yī zhě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