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识公卿”出自唐代齐己的《寄自牧上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dì shí gōng qī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此地识公卿”全诗: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
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
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诗词《寄自牧上人》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位长者回去之后,我已无计可施;
三座高峰我无法到达,我已去不成。
我何以能谢谢那只会飞的云中鸟,
因为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公卿贵族。
我梦想将僧侣的话告诉他们我的羞愧,
但是我的内心却嫌恶和那些俗物有瓜葛。
在南朝的古山寺中,我曾回忆我们一起去寻行的日子。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与自己的师兄弟兄弟分别之后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对自己未能获得成功和超越的困惑和无奈之情。作者通过五位长者回去和三座高峰无法去到来象征自己的失败和局限。他感到心中羞愧,觉得自己与俗世之物有些接触,也有些厌恶,并表达了对于过去与朋友一起在南朝古山寺寻行的回忆与想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迷惘,表达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疑惑和不满的情感。诗人通过五位长者回去和三座高峰无法攀登来象征自己未能达到理想的高度,表达了对生活和命运的不满和无奈。他将自己与俗世之物的接触视为一种污秽,表达了自己对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和羞愧。最后,他通过回忆与朋友一起走过的南朝古山寺之行,表达了对友谊和纯粹境界的怀念和珍视。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困惑和无奈之情,并通过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纯粹经历的回忆,给予了一线希望和慰藉。
jì zì mù shàng rén
寄自牧上人
wǔ lǎo huí wú jì, sān fēng qù bù chéng.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
hé yán xiè yún niǎo, cǐ dì shí gōng qīng.
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mèng kuì jiāng sēng shuō, xīn xián chù lèi shēng.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
nán cháo gǔ shān sì, céng yì gòng xún xíng.
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拼音:cǐ dì shí gōng qī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