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葡萄博名郡”出自宋代胡仔的《足子苍和人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yǒu pú táo bó míng jù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岂有葡萄博名郡”全诗:执戟老人双鬓斑,陆沉三世不迁官。
穷如老鼠穿牛角,拙似点鱼上竹竿。
岂有葡萄博名郡,空馀苜蓿上朝盘。
荣华气象无丝许,正坐平生骨相寒。
《足子苍和人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胡仔。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执戟老人双鬓斑,
陆沉三世不迁官。
穷如老鼠穿牛角,
拙似点鱼上竹竿。
岂有葡萄博名郡,
空馀苜蓿上朝盘。
荣华气象无丝许,
正坐平生骨相寒。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年迈的老人,他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官职,生活贫困而拙劣。他的头发已经斑白,像老鼠咬牛角那样的贫穷。他的技艺和才能就像鱼被点上竹竿那样的愚笨。尽管他在名门望族的名城中,却只能辛勤地种植苜蓿作为朝廷的供奉。他的一生都没有享受到富贵和荣华,他坐在那里,骨骼冰寒,毫无丝毫荣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普通老人的悲凉命运和无奈境遇。诗中的老人虽然年纪已大,但他的才华和能力却被埋没,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提拔。他的生活艰苦,贫穷如老鼠,以苜蓿作为朝廷的供奉,没有享受到富贵和荣华。诗中的描写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抱怨,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固化和官僚体制的弊端。
这首诗通过对老人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它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官场中无法得到发展和提升的困境,抨击了官僚主义和社会不公的现象。同时,诗中那种坚守和无奈的态度,也传递出了一种对现实的妥协和对命运的接受。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老人的悲苦境遇,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zú zi cāng hé rén shī
足子苍和人诗
zhí jǐ lǎo rén shuāng bìn bān, lù chén sān shì bù qiān guān.
执戟老人双鬓斑,陆沉三世不迁官。
qióng rú lǎo shǔ chuān niú jiǎo, zhuō shì diǎn yú shàng zhú gān.
穷如老鼠穿牛角,拙似点鱼上竹竿。
qǐ yǒu pú táo bó míng jùn, kōng yú mù xu shàng cháo pán.
岂有葡萄博名郡,空馀苜蓿上朝盘。
róng huá qì xiàng wú sī xǔ, zhèng zuò píng shēng gǔ xiāng hán.
荣华气象无丝许,正坐平生骨相寒。
拼音:qǐ yǒu pú táo bó míng jùn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三问
胡仔(1110~1170) ,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元任,胡舜陟次子。绩溪(今属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间寓居泗上,以父荫补将仕郎,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升从仕郎。绍兴六年(1136),随父任去广西。
著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60卷。三十二年,复任福建转运用司干办公事。3年任满,归隐苕溪, 续成《苕溪渔隐丛话》后集40卷,合前集为一百卷。清代收入《四库全书》,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这部古典诗论著作重印出版。另著有《孔子编年》5卷。
《苕溪渔隐丛话》可视为一部简明而形象的北宋诗歌发展史。它重视大家,尤其是北宋四大家;推尊苏黄等元祐诗人;重视创作的时代氛围以及前代作家如杜甫等对宋诗的巨大影响。《丛话》在诗史观上“宗唐祧宋”,既肯定宋诗的历史地位,又对其创作得失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丛话》突破前人以“品”分类的体例。以“大家、名家”为纲编纂、既能真实地反映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能给诗人以准确的历史定位。《丛话》别裁真伪的考辨和论评,对后代的诗话影响深远。
胡仔(1110~1170) ,字元任,胡舜陟次子。绩溪(今属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间寓居泗上,以父荫补将仕郎,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升从仕郎。绍兴六年(1136),随父任去广西。为广 西经略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转文林郎、承直郎,就差广西提刑司干办事。居岭外7年。十三年,其父遭秦桧陷害,遂隐居浙江湖州之苕溪,“日以渔钓自适”,自号苕溪渔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