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松荒顿忆陶潜隐”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松荒顿忆陶潜隐”出自宋代李曾伯的《离永州宿愚溪十里村》,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ōng huāng dùn yì táo qián yǐ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松荒顿忆陶潜隐”全诗

《离永州宿愚溪十里村》

松荒顿忆陶潜隐

冷落愚溪十进而,暂容车骑憩柴门。
松荒顿忆陶潜隐,梅落难招宋玉魂。
累日有风春自暖,今宵无月夜难昏。
勿令鼓角鸣行帐,田舍将疑有戍屯。


赏析


《离永州宿愚溪十里村》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愚溪十里村的宿营经历,并融入了对历史名人陶渊明和宋玉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离开永州后宿营在愚溪十里村,
车骑们暂时停下来,休息在柴门。
松树荒凉的景象让我忽然怀念起陶渊明隐居时的情景,
梅花的凋零却无法唤起宋玉的灵魂。
连续的阳光使春天自然地温暖起来,
而今晚没有月亮,夜晚无法变得昏暗。
请不要让鼓角声响起,以免让田舍们误以为有戍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开永州后在愚溪十里村的宿营经历作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诗中的愚溪十里村给人一种冷落的感觉,暂时停下来的车骑们在柴门边休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作者在松荒景象中忽然怀念起陶渊明,这是对陶渊明隐居山水之间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梅花的凋零却无法唤起宋玉的灵魂,这句表达了对宋玉才情的怀念和无法回归过去的失落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连续的阳光使春天自然地变暖,而今晚没有月亮,夜晚无法变得昏暗。这里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揭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希望不要让鼓角声响起,以免让田舍们误以为有戍屯。这句话凸显了作者宁静淡泊的心境,希望能保持宁静的乡村环境,不被战争的破坏所干扰。

整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和回归自然的情感,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名人的思念之情,传递了一种淡泊世事的意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诗人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得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松荒顿忆陶潜隐”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í yǒng zhōu sù yú xī shí lǐ cūn
离永州宿愚溪十里村

lěng luò yú xī shí jìn ér, zàn róng chē qí qì zhài mén.
冷落愚溪十进而,暂容车骑憩柴门。
sōng huāng dùn yì táo qián yǐn, méi luò nàn zhāo sòng yù hún.
松荒顿忆陶潜隐,梅落难招宋玉魂。
lèi rì yǒu fēng chūn zì nuǎn, jīn xiāo wú yuè yè nán hūn.
累日有风春自暖,今宵无月夜难昏。
wù lìng gǔ jiǎo míng xíng zhàng, tián shè jiāng yí yǒu shù tún.
勿令鼓角鸣行帐,田舍将疑有戍屯。

“松荒顿忆陶潜隐”平仄韵脚


拼音:sōng huāng dùn yì táo qián yǐ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二吻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