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将煮蛹当持螯”出自宋代葛立方的《和卢叔才食蛹》,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én jiāng zhǔ yǒng dāng chí áo,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闻将煮蛹当持螯”全诗:绿柘林中听晚缫,闻将煮蛹当持螯。
何须有茧大如瓮,救得妻儿啼与号。
《和卢叔才食蛹》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绿柘林中听晚缫,
闻将煮蛹当持螯。
何须有茧大如瓮,
救得妻儿啼与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情节,诗人在绿柘林中听到了晚间的催丝声。他闻到有人要将蛹煮熟,然后用来作为食物。诗人思考着,为了救自己的妻儿,他不需要拥有一个像瓮那样大的茧子,只需要拿起螯爪去救他们。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坚决保护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价值观。绿柘林中的晚间缫丝声给诗人带来了启示,使他联想到蛹被煮熟的命运。诗人通过对比蛹和自己妻儿的命运,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他为保护妻儿所做的决心。诗中的"茧大如瓮"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巨大的茧子,意味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然而,诗人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如此巨大的力量和资源来保护家人,而是强调了自己内心的坚韧和决意。
这首诗词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传达了诗人对家庭情感的追求和坚守。它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对家庭、亲情和责任的珍视。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触动了读者对家庭价值和情感纽带的共鸣,使人们对亲情的重要性有所思考。
hé lú shū cái shí yǒng
和卢叔才食蛹
lǜ zhè lín zhōng tīng wǎn sāo, wén jiāng zhǔ yǒng dāng chí áo.
绿柘林中听晚缫,闻将煮蛹当持螯。
hé xū yǒu jiǎn dà rú wèng, jiù dé qī ér tí yǔ hào.
何须有茧大如瓮,救得妻儿啼与号。
拼音:wén jiāng zhǔ yǒng dāng chí áo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