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与赏心会”出自唐代高适的《登广陵栖灵寺塔》,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ì yǔ shǎng xīn hu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适与赏心会”全诗: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
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
始知高兴尽,适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
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
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登广陵栖灵寺塔》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描绘了自己登上广陵栖灵寺塔的场景和心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置身于广陵富饶的土地上,登上寺塔,俯瞰四周,触摸天空,感受到了一种登临高处的兴奋和喜悦。将目光投向远方,远离了纷扰的尘世,仿佛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碧海之上。诗人感叹这种欢乐的体验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只有亲自登上高处才能领悟。
诗中还描绘了广陵地区的山脉苍黯遥远,乔木耸立,犹如吞噬着楚地的边塞。城池和各种物象都在窗下,仿佛掌握在手中。诗人的思绪停留在远方的江帆上,暮色中映出了春天的气息。在这种感受中,诗人产生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认识到人生生命的轮回和造化的伟大。
最后,诗人通过对造化和个人经历的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何必仅仅追求世俗的身外物质,只有彻悟人生的意义,才能真正了解到退隐人世的价值所在。
这首诗以形象细腻的词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充满了哲理和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dēng guǎng líng qī líng sì tǎ
登广陵栖灵寺塔
huái nán fù dēng lín, zī tǎ xìn qí zuì.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
zhí shàng zào yún zú, píng xū nà tiān lài.
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jiǒng rán bì hǎi xī, dú lì fēi niǎo wài.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
shǐ zhī gāo xìng jìn, shì yǔ shǎng xīn huì.
始知高兴尽,适与赏心会。
lián shān àn wú mén, qiáo mù tūn chǔ sāi.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
chéng chí mǎn chuāng xià, wù xiàng guī zhǎng nèi.
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yuǎn sī zhù jiāng fān, mù shí jié chūn ǎi.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
xuān chē yí chǔn dòng, zào huà zī dà kuài.
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hé bì liǎo wú shēn, rán hòu zhī suǒ tuì.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拼音:shì yǔ shǎng xīn huì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