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未有极”出自南北朝江淹的《效阮公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huà wèi yǒu jí,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变化未有极”全诗:阴阳不可知。
鬼神惟杳冥。
暂试武帝貌。
一见李后灵。
同情沦异物。
有体入无形。
贤圣共草昧。
仁智焉足明。
变化未有极。
恍惚谁能精。
《效阮公诗》是南北朝时期江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阴阳不可知。
鬼神惟杳冥。
暂试武帝貌。
一见李后灵。
同情沦异物。
有体入无形。
贤圣共草昧。
仁智焉足明。
变化未有极。
恍惚谁能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于世界的一种无法理解和揣摩的态度。作者认为阴阳的变化和鬼神的存在都是深不可测的。他暂时试着去模仿武帝的风貌,却只见到了李后灵,这暗示了人们对于超自然现象的一种迷信和敬畏之情。诗中还表达了对于万物的同情,意味着人们对于万物的存在和命运都是莫测的,有形的实体也可以转变为无形的存在。贤圣也对于人世间的事物感到茫然,人们的仁爱和智慧究竟能够洞察多少真相呢?世界的变化和奥秘是无尽的,而我们对于它们的理解只能是模糊不清的。
赏析:
《效阮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疑惑和困惑。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对比和转换,如阴阳、有形和无形、贤圣和昧等,展示了世界的复杂性和无法捉摸的特点。通过暂试武帝貌却见到李后灵的情节,作者揭示了人们在对待超自然现象时的迷信和畏惧,以及对于世界真相的无奈。诗中的恍惚和精也强调了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模糊而不精确的。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抽象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世界的思考和对于人类存在的困惑,展示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于哲学和宇宙学问题的关注。
xiào ruǎn gōng shī
效阮公诗
yīn yáng bù kě zhī.
阴阳不可知。
guǐ shén wéi yǎo míng.
鬼神惟杳冥。
zàn shì wǔ dì mào.
暂试武帝貌。
yī jiàn lǐ hòu líng.
一见李后灵。
tóng qíng lún yì wù.
同情沦异物。
yǒu tǐ rù wú xíng.
有体入无形。
xián shèng gòng cǎo mèi.
贤圣共草昧。
rén zhì yān zú míng.
仁智焉足明。
biàn huà wèi yǒu jí.
变化未有极。
huǎng hū shuí néng jīng.
恍惚谁能精。
拼音:biàn huà wèi yǒu jí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梦笔生花
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
江郎才尽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据《诗品》,传说他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文通残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典出《南史·江淹传》。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个高峰。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
江淹又是南朝骈文大家,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最为知名的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建平王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真情实感流注于字里行间。刘景素看了江淹的这篇上书后,深受感动,立即释放了他。另外,江淹的《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 江淹的诗作成就虽不及他的辞赋和骈文,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其特点是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善于拟古是江淹诗歌方面的突出特色,面貌酷似,几可乱真。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就说江淹“善于摹拟”。江淹努力学习古人的作品,确使他摆脱了一些绮丽之风,写出了不少在流丽中带有峭拔苍劲之气的诗篇。在江淹诗歌中,有一部分为乐府歌辞。江淹的乐府歌辞在南朝中虽不能技压群雄,也算得是上乘之作。
宋顺帝升明初年,萧道成(后为齐高帝)辅政时,荆州刺史沈攸之忠于宋,举兵反对萧道成。萧道成询问江淹,江淹向他陈说萧道成必胜而沈攸之必败的五条原因。第二年沈攸之果然战败自杀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齐高帝赏识。齐东昏侯永元年间,崔慧景造反,率叛军围困京城建康,城内士族官僚纷纷投身于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往。崔慧景很快兵败,众皆服江淹有远见。后来萧衍带兵至新林(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士族官僚对他并没有看好,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却脱去官服,投奔萧衍。后萧衍称帝,江淹得到重用。
江淹为官清正,不避权贵,直言敢谏。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多失德”,刘景素又偏听偏信左右之言,政局岌岌可危。江淹从容直谏,刘景素怒而不纳,江淹赠诗十五首以讽谏。江淹任御史中丞时,弹劾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仲远。也曾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有脏物宝货成千上万,并拘捕了他们,交朝廷治罪。其他被检劾论治的违法官员更是不胜枚举。齐明帝曾当面称赞江淹:“从宋代以来,不曾有严明的御史中丞,君今天可说近代独一无二了。”
江淹,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祖父江耽。父亲江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故里位于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二十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江淹的许多代表作品都写于被贬期间。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萧道成代宋自立,江淹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萧嶷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江淹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
梁武帝萧衍代齐后,江淹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梁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时年六十二。葬在故里江集村东北约六公里处(今民权县李堂乡岳庄村西),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谥曰宪伯。 《梁书》、《南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