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胜朱门食有鱼”出自宋代王炎的《和韩毅伯韵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ǒng shèng zhū mén shí yǒu y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恐胜朱门食有鱼”全诗:鹊寄先声到敝庐,故人回首意何如。
我方无事能高枕,子亦徐行可当车。
小瓮床头新注酒,青灯窗下静观书。
虀盐冷淡商今古,恐胜朱门食有鱼。
《和韩毅伯韵三首》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鹊寄先声到敝庐,
故人回首意何如。
我方无事能高枕,
子亦徐行可当车。
小瓮床头新注酒,
青灯窗下静观书。
虀盐冷淡商今古,
恐胜朱门食有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与朋友韩毅伯之间友谊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描述鹊鸟传递信息到作者府上,表达了故人韩毅伯回顾过往的心情。作者自称无忧无虑,能够安然入睡,而韩毅伯的行动却如同车马般缓慢。在床头小瓮里,有新酿的酒,作者在青灯下静静地观看着书籍。虀盐代表平淡无味,商代表繁华富贵,作者担心韩毅伯的生活过于奢华而失去真正的滋味。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与韩毅伯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己与韩毅伯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作者自称“我方无事能高枕”,表明自己无忧无虑,过着宁静的生活。而韩毅伯则被形容为“徐行可当车”,形象地揭示了他过于忙碌的生活方式。床头小瓮新注酒、青灯窗下静观书,展示了作者清雅淡泊的生活态度,对于宁静和内心的满足,而不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最后,通过虀盐冷淡商今古、恐胜朱门食有鱼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韩毅伯过于奢华生活的担忧,认为过多的物质追求可能会失去真正的品味和滋味。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朴素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韩毅伯生活方式的担忧,也表达了对过度物质追求的反思。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清新,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写,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和表达。
hé hán yì bó yùn sān shǒu
和韩毅伯韵三首
què jì xiān shēng dào bì lú, gù rén huí shǒu yì hé rú.
鹊寄先声到敝庐,故人回首意何如。
wǒ fāng wú shì néng gāo zhěn, zi yì xú xíng kě dāng chē.
我方无事能高枕,子亦徐行可当车。
xiǎo wèng chuáng tóu xīn zhù jiǔ, qīng dēng chuāng xià jìng guān shū.
小瓮床头新注酒,青灯窗下静观书。
jī yán lěng dàn shāng jīn gǔ, kǒng shèng zhū mén shí yǒu yú.
虀盐冷淡商今古,恐胜朱门食有鱼。
拼音:kǒng shèng zhū mén shí yǒu yú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