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深红浅绿蟠”出自宋代陈著的《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凤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bǎ shēn hóng qiǎn lǜ p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谁把深红浅绿蟠”全诗:谁把深红浅绿蟠,羽毛飞动倚风阑。
时人不识来仪瑞,只向花前想像看。
诗词:《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凤花》
诗意:
这首诗是陈著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描述了一种神秘而美丽的花朵——凤花。诗人以深红和浅绿融为一体的凤花,展示出它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景象。然而,这种花却被大多数人所不了解,人们只能在心中想象这美丽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凤花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独特事物的赞美。凤花以其深红和浅绿相间的花瓣,以及羽毛般的轻盈姿态,给人一种神秘而华美的感觉。诗中的"飞动倚风阑"描绘了凤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景象,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花朵的轻盈和飘逸。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诗人提到"时人不识来仪瑞",表达了人们对于凤花这种独特之物的无知和对美的欣赏的缺失。人们只能在心中想像着这花的美丽,无法真正领略和欣赏它的真实风采。这种情感上的隔阂和错失,给了读者一种深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凤花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独特之物的赞美和对美的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美的无奈和遗憾,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yīng bǎi lǐ lǐ tiān yì lái qiú zuò fèng chuān shí yǒng shì zhī fèng huā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凤花
shuí bǎ shēn hóng qiǎn lǜ pán, yǔ máo fēi dòng yǐ fēng lán.
谁把深红浅绿蟠,羽毛飞动倚风阑。
shí rén bù shí lái yí ruì, zhǐ xiàng huā qián xiǎng xiàng kàn.
时人不识来仪瑞,只向花前想像看。
拼音:shuí bǎ shēn hóng qiǎn lǜ pá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