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苍苔换古今”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苍苔换古今”出自唐代刘长卿的《九日题蔡国公主楼》,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āng tái huàn gǔ jī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苍苔换古今”全诗

《九日题蔡国公主楼》

苍苔换古今

主第人何在,重阳客暂寻。
水馀龙镜色,云罢凤箫音。
暗牖藏昏晓,苍苔换古今
晴山卷幔出,秋草闭门深。
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年年画梁燕,来去岂无心。


赏析


九日题蔡国公主楼

主第人何在,重阳客暂寻。
水馀龙镜色,云罢凤箫音。
暗牖藏昏晓,苍苔换古今。
晴山卷幔出,秋草闭门深。
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年年画梁燕,来去岂无心。

中文译文:
公主的府邸守着谁?
寻找的客人在重阳节暂时停留。
水留下了龙镜的颜色,云归去了凤箫的韵律。
昏暗的窗户中藏着曙光,苍苔在更迭古今。
晴朗的山峰卷起了半遮的帷幕,深秋的草木将门关得严严实实。
篱笆边的菊花依然新鲜地绽放,庭院里的槐树阴影依旧古老。
每年都有人画上梁上的燕子,来去之间是否无所留恋呢?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府邸中的景象,以及府邸背后的一段历史故事。蔡国公主楼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神秘的面孔,似乎隐藏着许多秘密。诗中的主人物是否还在这个府邸中,成了一个悬念。而诗人则以一个重阳节的客人的身份来到这里,暂时感受着这府邸的风景。

水留下了龙镜的颜色,云却带走了凤箫的音乐。这句描写了府邸曾经辉煌的景象,但如今已经逝去。暗牖藏昏晓,苍苔换古今。这里面孕含着府邸的历史沧桑,昔日的光芒如今已然不在,留下的只有残破的痕迹。

与此同时,诗中还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晴朗的山峰卷起了半遮的帷幕,深秋的草木将门关得严严实实。景色的变化同府邸的往事相映成趣,使诗中的意境更加丰富深远。

篱笆边的菊花依然新鲜地绽放,庭院里的槐树阴影依旧古老。这里表现了时光在这个府邸中的不同标志。新鲜的菊花代表着新的希望,而古老的槐树则象征着历史的传承。

最后,诗人提到了在府邸中画了年年的梁上燕子。这些燕子代表了庄重的寓意,也象征着人们来来去去的心思。这是对来客的一种思考和反问,他们是否会对这府邸中的历史故事产生兴趣和留恋呢?

整首诗通过对府邸景象和历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古老的氛围。诗人的描写细腻而深沉,不仅表达了对往事的留恋之情,也使读者在纷繁的现实世界中得以静心沉思。

“苍苔换古今”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ǔ rì tí cài guó gōng zhǔ lóu
九日题蔡国公主楼

zhǔ dì rén hé zài, chóng yáng kè zàn xún.
主第人何在,重阳客暂寻。
shuǐ yú lóng jìng sè, yún bà fèng xiāo yīn.
水馀龙镜色,云罢凤箫音。
àn yǒu cáng hūn xiǎo, cāng tái huàn gǔ jīn.
暗牖藏昏晓,苍苔换古今。
qíng shān juǎn màn chū, qiū cǎo bì mén shēn.
晴山卷幔出,秋草闭门深。
lí jú réng xīn tǔ, tíng huái shàng jiù yīn.
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nián nián huà liáng yàn, lái qù qǐ wú xīn.
年年画梁燕,来去岂无心。

“苍苔换古今”平仄韵脚


拼音:cāng tái huàn gǔ jī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