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问及深衣”出自宋代陈著的《挽卓生甫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à wèn jí shēn y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下问及深衣”全诗:袖携文满卷,下问及深衣。
拟议金难订,稽迟璧未归。
重逢何日是,一梦已人非。
宿草自春处,老心东向飞。
诗词:《挽卓生甫二首》
诗词的中文译文:
袖携文满卷,下问及深衣。
拟议金难订,稽迟璧未归。
重逢何日是,一梦已人非。
宿草自春处,老心东向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著所作的《挽卓生甫二首》。诗人以悼念卓生甫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出现了“袖携文满卷,下问及深衣。”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怀念逝去的友人,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思念。诗人带着满满的书卷,深入思考,好像在寻找逝去友人的踪迹。
接下来的两句“拟议金难订,稽迟璧未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悲伤和遗憾之情。金指友谊的珍贵,璧代表宝贵的宝物,诗人心中曾有许多美好的计划和希望,但却因为友人的离去而未能实现。
随后的两句“重逢何日是,一梦已人非。”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期盼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不知何时能够与友人重逢,意味着友人可能已经远去,一切只能成为过去的梦幻。
最后两句“宿草自春处,老心东向飞。”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不断增长。宿草自春天开始生长,而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老,思念之情如鸟儿东飞一般不断加深。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光阴流转、离别的感慨。通过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人生的无常相结合,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共鸣。
wǎn zhuō shēng fǔ èr shǒu
挽卓生甫二首
xiù xié wén mǎn juǎn, xià wèn jí shēn yī.
袖携文满卷,下问及深衣。
nǐ yì jīn nán dìng, jī chí bì wèi guī.
拟议金难订,稽迟璧未归。
chóng féng hé rì shì, yī mèng yǐ rén fēi.
重逢何日是,一梦已人非。
sù cǎo zì chūn chù, lǎo xīn dōng xiàng fēi.
宿草自春处,老心东向飞。
拼音:xià wèn jí shēn yī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去声五未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