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卒叫嚣豺虎烈”出自宋代陈著的《后纪时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ì zú jiào xiāo chái hǔ liè,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吏卒叫嚣豺虎烈”全诗:岁在乙酉孟春朔,天气凝滞云不开。
一日二日三四日,或雪或雨或夜雷。
山川失色万物病,寒气折骨淖没胫。
如大兵后洪水余,鸡犬无声烟火冷。
况昔三阳转新元,公私万事五日宽。
上得杯酒寿父母,下与妻孥圆团栾。
如今景物不可说,官府何曾有时节。
符移捷出星火飞,吏卒叫嚣豺虎烈。
意谓东风换年头,眼前百痼庶有瘳。
天时人事乃如此,何以解吾忧世忧。
元日连阴至七日,老杜感时诗纪实。
太平时节身难遇,昌黎此语亦凄恻。
是时世事未如今,二老已有难言心。
我今更有难言处,聊记岁月那忍吟。
每年在正月初一日,天气阻碍云不开。
一天两天三四天,有雪或雨或夜间雷声。
山河失色万物病,寒气折骨淖陷没小腿。
如大军后洪水多,鸡犬无声烟火冷。
何况从前三阳转新元,公私万事五天宽。
上得杯酒祝寿父母,下和妻子儿女圆团栾。
如今景物无法解释,政府什么时候有季节。
符移动速度从星星火飞,吏卒叫嚣豺虎烈。
认为东风换年头,眼前百病也许有好转。
天时人事就这样,如何解释我操心忧虑。
元天连续阴到七天,杜甫诗纪实感时。
太平时节身难得,昌黎这句话也悲伤。
当时社会还没有像现在,两个老人已经有灾难言心。
我现在还有难言处,我记得岁月那残忍呻吟。
hòu jì shí xíng
后纪时行
suì zài yǐ yǒu mèng chūn shuò, tiān qì níng zhì yún bù kāi.
岁在乙酉孟春朔,天气凝滞云不开。
yī rì èr rì sān sì rì, huò xuě huò yǔ huò yè léi.
一日二日三四日,或雪或雨或夜雷。
shān chuān shī sè wàn wù bìng, hán qì zhé gǔ nào méi jìng.
山川失色万物病,寒气折骨淖没胫。
rú dà bīng hòu hóng shuǐ yú, jī quǎn wú shēng yān huǒ lěng.
如大兵后洪水余,鸡犬无声烟火冷。
kuàng xī sān yáng zhuǎn xīn yuán, gōng sī wàn shì wǔ rì kuān.
况昔三阳转新元,公私万事五日宽。
shàng dé bēi jiǔ shòu fù mǔ, xià yǔ qī nú yuán tuán luán.
上得杯酒寿父母,下与妻孥圆团栾。
rú jīn jǐng wù bù kě shuō, guān fǔ hé zēng yǒu shí jié.
如今景物不可说,官府何曾有时节。
fú yí jié chū xīng huǒ fēi, lì zú jiào xiāo chái hǔ liè.
符移捷出星火飞,吏卒叫嚣豺虎烈。
yì wèi dōng fēng huàn nián tóu, yǎn qián bǎi gù shù yǒu chōu.
意谓东风换年头,眼前百痼庶有瘳。
tiān shí rén shì nǎi rú cǐ, hé yǐ jiě wú yōu shì yōu.
天时人事乃如此,何以解吾忧世忧。
yuán rì lián yīn zhì qī rì, lǎo dù gǎn shí shī jì shí.
元日连阴至七日,老杜感时诗纪实。
tài píng shí jié shēn nán yù, chāng lí cǐ yǔ yì qī cè.
太平时节身难遇,昌黎此语亦凄恻。
shì shí shì shì wèi rú jīn, èr lǎo yǐ yǒu nán yán xīn.
是时世事未如今,二老已有难言心。
wǒ jīn gèng yǒu nán yán chù, liáo jì suì yuè nà rěn yín.
我今更有难言处,聊记岁月那忍吟。
拼音:lì zú jiào xiāo chái hǔ liè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