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上渔船鹤亦孤”出自唐代齐己的《寄萍乡唐禀正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òng shàng yú chuán hè yì g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共上渔船鹤亦孤”全诗:新书声价满皇都,高卧林中更起无。
春兴酒香薰肺腑,夜吟云气湿髭须。
同登水阁僧皆别,共上渔船鹤亦孤。
长忆前年送行处,洞门残日照菖蒲。
寄萍乡唐禀正字
新书声价满皇都,
高卧林中更起无。
春兴酒香薰肺腑,
夜吟云气湿髭须。
同登水阁僧皆别,
共上渔船鹤亦孤。
长忆前年送行处,
洞门残日照菖蒲。
中文译文:
寄给萍乡唐禀正字
新书的声价在京城传遍,
高高卧于山林中,更是难以睡去。
春天的興奮,酒香弥漫在肺腑之间,
夜晚吟唱,云气湿润须髭。
与我一同登上水阁的僧人也纷纷别去,
共同上渔船的白鹤也孤独地飞去。
长久以来,回忆起前年的送行之处,
洞门下,余晖照亮了芦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向萍乡的唐禀正字寄去的。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过往的思念。
诗人首先描述了新书的声价在皇都传遍,表达了自己的荣耀和成功。然而,他却高卧于林中,寂寞无人相伴。这种对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世繁华的冷漠。
接下来,诗人以春天和夜晚吟唱为背景,描写了自己夜晚吟唱时的情景。春天的興奮和酒香在他的肺腑间弥漫开来,夜晚的云气潮湿了他的胡须和髭须。这种意象丰富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起前年送行之处,洞门下,余晖照亮了芦苇。这里揭示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和怀念之情。洞门下的余晖照亮了芦苇,象征着诗人心中对离别之处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孑然一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感情的抒发,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并展现出了作者对离别之处的怀恋之情。
jì píng xiāng táng bǐng zhèng zì
寄萍乡唐禀正字
xīn shū shēng jià mǎn huáng dōu, gāo wò lín zhōng gèng qǐ wú.
新书声价满皇都,高卧林中更起无。
chūn xīng jiǔ xiāng xūn fèi fǔ,
春兴酒香薰肺腑,
yè yín yún qì shī zī xū.
夜吟云气湿髭须。
tóng dēng shuǐ gé sēng jiē bié, gòng shàng yú chuán hè yì gū.
同登水阁僧皆别,共上渔船鹤亦孤。
zhǎng yì qián nián sòng xíng chǔ, dòng mén cán rì zhào chāng pú.
长忆前年送行处,洞门残日照菖蒲。
拼音:gòng shàng yú chuán hè yì g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