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霜扶醉不惊尘”出自宋代洪咨夔的《江头寄致远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à shuāng fú zuì bù jīng ché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踏霜扶醉不惊尘”全诗:箕斗光移析木津,踏霜扶醉不惊尘。
夜寒应是梅花觉,半斂愁容婉侍春。
《江头寄致远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箕斗光移析木津,
踏霜扶醉不惊尘。
夜寒应是梅花觉,
半斂愁容婉侍春。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北斗的光芒转移着析木津,
踏着霜来扶持醉酒者,不惊扰尘埃。
夜寒应该是梅花感觉到的,
微微收敛愁容,文雅地侍奉着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象。
首先,诗中提到的箕斗,指的是北斗星,它的光芒移动着,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变化。这里用来描绘北方的寒冷和冬天的来临。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人踏着霜前来扶持醉酒者,表现出温暖和关怀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友爱。
然后,诗中表现出夜寒对梅花的触动,认为梅花应该能够感受到夜晚的寒冷。这里的梅花被赋予了感知和情感的能力,进一步强调了冬天的严寒。
最后两句,诗人以“半斂愁容婉侍春”来结束诗篇。这里的愁容可能指的是梅花,梅花在寒冷的夜晚中收敛着自己的愁容,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希望,表达了对生命的坚韧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寒冷的冬夜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和温暖关怀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和未来的美好期待。
jiāng tóu jì zhì yuǎn èr shǒu
江头寄致远二首
jī dòu guāng yí xī mù jīn, tà shuāng fú zuì bù jīng chén.
箕斗光移析木津,踏霜扶醉不惊尘。
yè hán yìng shì méi huā jué, bàn liǎn chóu róng wǎn shì chūn.
夜寒应是梅花觉,半斂愁容婉侍春。
拼音:tà shuāng fú zuì bù jīng ché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