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那得更百年”出自明代王世贞的《梦中得“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ǎi nián nà de gèng bǎi niá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百年那得更百年”全诗:化人宫中百事无,道书一卷酒一壶;
枝头黄乌听作曲,西山白云看作图。
朝爱朝暾上东岫,夕映夕阳映东牖;
任他故人不通谒,任他朝事不挂口。
偶然案头余酒杯,偶然蹑履山僧来;
自斟自醉当自去,礼岂设为我辈哉!
昨夜懵腾意超忽,寐时得语醒时述: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纵能拂衣归故山,农耕社稷亦不闲;
何如且会此中趣,别有生涯天地间。
《梦中得“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是明代王世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并提倡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化人宫中百事无,道书一卷酒一壶;
枝头黄乌听作曲,西山白云看作图。
朝爱朝暾上东岫,夕映夕阳映东牖;
任他故人不通谒,任他朝事不挂口。
偶然案头余酒杯,偶然蹑履山僧来;
自斟自醉当自去,礼岂设为我辈哉!
昨夜懵腾意超忽,寐时得语醒时述: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纵能拂衣归故山,农耕社稷亦不闲;
何如且会此中趣,别有生涯天地间。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尘世间琐事的厌倦,他通过化人宫中百事无和道书一卷酒一壶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黄乌的歌声被比作曲调,西山的白云则成为了他的画图对象。作者欣赏和享受朝日升起和夕阳西下的美景,对于琐碎的人事和政务不再关注和挂心。他倡导自娱自乐,独自畅饮,并且拒绝礼节的束缚。
作者在诗中谈到自己与山僧偶然相遇,并感叹人生的瞬息即逝,在梦中得到的领悟和醒来后的表述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珍惜当下的意思,百年的生命已经不够长,所以我们必须珍爱今天。即使能够回到故乡拂去尘埃,也不能放弃农耕社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享受每个独特的人生经历。这样,在别有天地的生涯中才能找到快乐与满足。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王世贞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以及对于当下的重视。他鼓励人们不要过于固守传统,而是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和满足,珍爱当下的一切。
mèng zhōng de\" bǎi nián nà de gèng bǎi nián, jīn rì hái xū ài jīn rì\"
梦中得“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huà rén gōng zhōng bǎi shì wú, dào shū yī juàn jiǔ yī hú
化人宫中百事无,道书一卷酒一壶;
zhī tóu huáng wū tīng zuò qǔ, xī shān bái yún kàn zuò tú.
枝头黄乌听作曲,西山白云看作图。
cháo ài cháo tūn shàng dōng xiù, xī yìng xī yáng yìng dōng yǒu
朝爱朝暾上东岫,夕映夕阳映东牖;
rèn tā gù rén bù tōng yè, rèn tā cháo shì bù guà kǒu.
任他故人不通谒,任他朝事不挂口。
ǒu rán àn tóu yú jiǔ bēi, ǒu rán niè lǚ shān sēng lái
偶然案头余酒杯,偶然蹑履山僧来;
zì zhēn zì zuì dāng zì qù, lǐ qǐ shè wèi wǒ bèi zāi!
自斟自醉当自去,礼岂设为我辈哉!
zuó yè měng téng yì chāo hū, mèi shí dé yǔ xǐng shí shù:
昨夜懵腾意超忽,寐时得语醒时述:
bǎi nián nà de gèng bǎi nián, jīn rì hái xū ài jīn rì.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zòng néng fú yī guī gù shān, nóng gēng shè jì yì bù xián
纵能拂衣归故山,农耕社稷亦不闲;
hé rú qiě huì cǐ zhōng qù, bié yǒu shēng yá tiān dì jiān.
何如且会此中趣,别有生涯天地间。
拼音:bǎi nián nà de gèng bǎi nián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是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
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王氏家族乃魏晋南北朝时期世代簪缨的琅琊王氏余脉,唐宋时期王氏家族曾长期定居于浙江桐庐,唐有刺史王朐封,五代有衙推王仁镐,宋有司谏王缙,世世贵显。元初王梦声被行省征辟为昆山州儒学正,始定居太仓。梦声祖孙三代任教职,以儒传家。太仓王氏自王侨、王倬兄弟于成化年间同举进士,自此科第蝉联。世贞祖父王倬,成化十四年进士,终南京兵部右侍郎,为弘治正德年间名臣。父亲王忬,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终总督蓟辽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兵部尚书,为嘉靖年间名臣。
世贞登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世贞恃才傲物,数积忤于权相严嵩子世蕃。值忠臣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论死,世贞又驰骑往营救且经济其丧,严嵩父子大恨之。三十八年,父王忬以滦河失事为严嵩所构,论死,世贞解官奔赴京师与其弟王世懋每天在严嵩门外自罚,请求宽免。未成,持丧归。隆庆元年(1567)讼父冤,得平反,被荐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万历二年(1574)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咸切大计。因忤权相张居正罢官。后起为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二十一年卒于家,赠太子少保。
家族
家族成员如下:世贞伯祖侨,成化十一年进士,工部郎中。侨子憬,弘治十七年举人,黄陂知县。侨孙世芳,正德十六年进士,广东按察司副使。侨孙世仁,国子生,温州府通判。世贞胞弟世懋,文学家,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南京太常寺少卿。世贞子士骐,文学家,乡试解元,万历十七年进士,终吏部郎中,赠太仆寺少卿。世芳子一诚,隆庆二年进士,温州府推官。世贞族孙三锡,嘉靖八年进士,光州知州。世贞族孙三接,嘉靖十四年进士,河东都转运使。世贞族孙任用,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礼部主事。世贞族孙周绍,隆庆二年进士,刑部郎中。世懋孙瑞国,天启元年举人,增城知县。世贞曾孙王鉴,崇祯六年举人,明末仕至廉州知府,为清初画坛领袖。世懋曾孙王昊,康熙年间征为博学鸿儒,为清初著名诗人。三锡孙临亨,万历十七年进士,杭州知府。世懋玄孙辑修,康熙二十三年副榜,府谷知县。三锡曾孙志坚,著名诗人,深于经学,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湖广按察司佥事。世懋来孙良榖,名诸生,富阳知县。任用玄孙永祚,万历四十六年进士,右佥都御史。任用玄孙庆祚,崇祯十二年举人,昌邑知县。三锡玄孙元臣,康熙九年进士,会稽知县。世芳晜孙淑京,康熙五十一年进士,眉州知州。三锡来孙喆生,乡试解元,康熙二十一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世懋仍孙昭麟,国子生,以善书名重一时,江山知县。三锡晜孙景献,雍正元年进士,怀远知县。任用仍孙荃,乾隆元年举人,福建道御史。三锡仍孙鹗,国子生,莱州知府。三锡云孙若沂,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孟津知县。三锡云孙若常,冀州知州。三锡耳孙京星,乾隆五十七年举人,望江知县。
成就
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家藏书甚富。自称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3000余卷,均为宋本精椠。家有别墅“弇州园”,于园后建“小酉馆”,贮书达3万余卷。另将经学之书专藏于“藏经楼”中。对宋椠元刊之书,作“尔雅楼”贮之,又于“九友斋”中,藏宋本两汉书,为斋中第一宝。此书后归于“天禄琳琅”。与唐顺之结为莫逆之交,二人皆以文学、藏书而知名。他以诗文名于世,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并称后七子。攀龙殁,独领文坛二十年,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僧道莫不奔走其门下。鉴于台阁体文风不振,他提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其诗歌取材赡博,纵心触象,都能化为诗料,形诸歌咏。除了一部分模拟痕迹较为严重的作品外,诸体诗中都有一些颇见艺术匠心的佳作。他的某些乐府诗不刻意范古,甚见诗人才思,如《将军行》铺叙丰腴,中带古劲,纵横开阖,很有气势。他的有些律诗既有高华宏丽的气象,又能注意错综变化,迥旋自然,有相当功力。王世贞七绝最有特色,在其诗歌创作中较少模拟痕迹,能够意到调成,自然宛转。如“新传牌子赐昭容,第一仙班雨露浓。袋里相公书疏在,莫教香汗湿泥封”(《西城宫词》之二),在舒缓的调子里,暗藏讽刺,弥有风趣。王世贞亦能词,如〔浣溪沙〕“窗外闲丝自在游”在抒写清愁淡怨时,善于借助景物渲染,烘托其凄凉情绪。又如〔忆江南〕“歌起处”以“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勾勒江南景色,颇能传神。但他的词因受传统束缚较大,内容狭窄,题材单调。王世贞晚年深有所悟,于唐好白居易,于宋好苏轼,诗文以恬淡为宗。又好史学,以史才自许。自弱冠登朝,即好访朝家故典,晚年又得见内府档案秘籍,著述甚丰。既是文人,也是学者。学问渊博,文章不拘一格,虽摹秦仿汉,依旧自有特色,具有“博综典籍,谙习掌故”之特点,如《题海天落照图后》。
其著作文学方面有诗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弇州山人续稿》二百零七卷和《艺苑卮言》十二卷;史学方面有《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松江人陈复表将其所著的各种朝野载记、秘录等汇为《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内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传记、边疆史地、奇事佚闻等,是一部较完整的明代史料汇编。
王世贞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唱和,继承并倡导“前七子”复古理论,史称“后七子”。其始,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文坛盟主。李死后,又为文坛领袖20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王世贞传》)。有所谓“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等等名目,可见其影响甚大。
王世贞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艺苑卮言》里。虽然他并未脱离前七子的影响,仍然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其学问淹博,持论并不似李攀龙那样偏激,故时露卓见。他虽然十分强调以格调为中心,但也认识到:“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卷一)这就将创作者的才思与作品的格调密切联系起来,看到了才思生格调、格调因人而异的必然性,实为李梦阳、李攀龙所未发。王世贞虽然也主张从学古入手,但他特别注意“捃拾宜博”,强调“渐渍汪洋”,最终要求“一师心匠”。并且认为,唯有这样,创作方法才能“由工入微,不犯痕迹”,达到“气从意畅、神与境合”的地步。这显然与一味主张模古范型者有别。到了晚年,他的文学思想更有一些显著变化。他自悔40岁前所作的《艺苑卮言》,并悟出“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篇不能废句”(《守诗选序》)的道理,有取于宋元之诗,还称赏归有光的散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归太仆赞》)。王世贞作为后七子的首领,他也觉察到复古的流弊,标志着统治明代中期100余年的复古思潮已濒临绝境。
从王世贞《乐府变》的序言来看,他主张创作要继承《国风》批判现实精神,他要求诗歌要不避禁纲,批评时事,以成一代“信史",实属难能可贵。所以他的诗歌有不少感时伤世的政治诗,现实感较为强烈。《钧州变》无情地揭露了贵族藩王的荒淫残暴,《袁江流铃山岗当庐江小吏行》在浓墨铺叙了严嵩父子横行不法,造成“不复问诏书,但取相公旨”的局面之后,谴责了他们“负国”的累累罪行,义正辞严,气势磅礴。《太保歌》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写了陆炳生前“一言忤太保,中堂生荆棘”的嚣张气焰和死后金宝尽流离,妻子尽逐故郡,兄弟作长流等的凄凉景象,其中寄寓了诗人无限感概。王世贞不仅对封建统治阶级里的腐朽势力有所抨击,还对君王进行了旁敲侧击的嘲讽。如《正德宫词》之四,对沉湎酒色的武宗有所讽谕;又如《西城宫词》之六,对听信道士胡言,选少女炼丹铅的世宗也极尽揶揄。此外,王世贞的咏史诗,通过对“固始祠中”的许忠节公犹有“父老椎牲考钟鼓”的赞叹,通过对“丈夫变名难变心,此心在宋不在身”的文天祥的崇敬,也流露了诗人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