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田长山下”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南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ì tián cháng shān xià,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治田长山下”全诗: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勩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南野》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勩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诗意:
《南野》描绘了诗人在南野田园中的生活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人生活在山下,他治理着田地,引导着平坦溪水流经田野。在东山上有一座古墓,而在南野则兴建着新居。诗人的家世世代以儒学为业,但子孙们却卑微地依赖俸禄过活。诗人清晨披云而出,辛勤地耕作,夜晚带着月色归来读书。尽管身体疲惫,但他满怀喜悦地看着他的劳作成果。田野中的野花绿草可供采摘,清泉美丽而可饮。茂密的树木带来凉爽的气息,早种的田地等待着丰收的秋季。烹茶时松火泛着红光,品酒时荷花杯中的酒呈现翠绿。解下佩带,站在清池边,抚琴时观赏修竹。这种心境和乐趣是他独自拥有的,他思念着与谁分享这些心情,这些乐事。
赏析:
《南野》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诗人戴叔伦对质朴、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描述了自己治理田地、耕作种田的辛勤努力,以及夜晚回家读书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琐事的感悟,让他能够欣赏到田野中的野芳、清泉的美丽,感受到茂密树木带来的凉爽和早种田地等待着秋收的喜悦。诗人还通过茶烹、酒品、解佩、抚琴等活动,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深情赞美,体现了他对纯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nán yě
南野
zhì tián cháng shān xià, yǐn liú tǎn xī qū.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dōng shān yǒu yí yíng, nán yě qǐ xīn zhù.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jiā shì sù yè rú, zǐ sūn bǐ shí lù.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pī yún cháo chū gēng, dài yuè yè guī dú.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shēn yì jìng wáng pí, tuán tuán xīn zài mù.
身勩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yě fāng lǜ kě cǎi, quán měi qīng kě jū.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mào shù yán wǎn liáng, zǎo tián hòu qiū shú.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chá pēng sōng huǒ hóng, jiǔ xī hé bēi lǜ.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jiě pèi lín qīng chí, fǔ qín kàn xiū zhú.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cǐ huái shuí yǔ tóng, cǐ lè jūn suǒ dú.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拼音:zhì tián cháng shān xià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戴叔伦,幼年才思敏捷。一次,老师带他到郊外游玩,来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正好遇见一只白色的公鸡站在高处啼叫。老师即兴拟出上联:
白店白鸡啼白昼;
小叔伦边走边寻思,一直到了日头偏西,还未想出恰当的对句。后来,他们走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恰巧碰到一只黄狗从大门内窜出来,追着他们狂叫。这时,戴叔伦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
黄村黄犬吠黄昏。
戴叔伦是江苏/金坛县人。他爷爷戴修誉和他爸爸戴昚用,都做了一辈子隐士而不愿为官。可到了戴叔伦这辈儿,他与哥哥戴伯伦就都开始做官了。他哥哥做的官不大,仅是个县令。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里说戴叔伦是贞元十六年(公元805年)中的进士,恐大谬。唐人权德舆为戴叔伦所写的“墓志铭”很清楚地说,戴叔伦死于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春秋五十八岁。倒推一下,其生年则为公元732年。而公元805年时,戴叔伦已经死了17年了,绝不可能再登什么进士第。想必辛文房是没见过权德舆为戴叔伦所写的这篇“墓志铭”,所以就一通瞎猜。戴叔伦中进士,估计应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前后,那时他二十六岁,“安/史之乱”也刚平息。在“安史之乱”平息前,戴叔伦一直跟从当时的名士萧颖士学习,且因避乱而去鄱阳暂居过几年。他三十二岁时,吏部尚书兼盐铁转运使/刘晏很欣赏他,向朝廷上表推荐戴叔伦为九品秘书正字,并召他入自己的幕府中做事。盐铁转运的差事,其实就是负责国家盐务与钱粮的运输。那时,刘晏负责的是湖南一带的盐铁转运,戴叔伦可谓是他的得力助手。一次,戴叔伦押解钱粮路过四川云安,正逢叛臣杨子琳谋反,劫持了戴叔伦,并威吓戴叔伦说,“把钱交出来,我就免你一死。”我们的戴大人竟也宁死不屈了一把,说“身可杀/财不可夺”,那杨子琳看看也没什么办法,就又把他放了。戴叔伦因此而升为八品的监察御史。五十岁时,再升为七品的东阳县令。任县令期间,因政绩卓着,加授从六品的大理司直。五十二岁时,提升为正六品的侍御史。五十三岁那年,代任四品的抚州刺史,同年转正,加授金紫服(《新唐书车服志》曰: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封谯县开国男爵位。
戴叔伦的诗,自唐人高仲武说他“其骨稍软”后,清代的纪晓岚、翁方纲、乔亿等人也都讲他“雄浑不足”或“皮松肌软”之类的话。我倒不以为然,因为大凡充满澹泊之意的诗,你让它怒目圆睁或铿锵有声也不大可能,雄浑与澹泊原本就是一对儿矛盾,非要二者兼备起来,就是浑球儿的要求了。再则,纪晓岚、翁方纲是何等脾气与人物----那是拼命入世的大官人啊,所写的东西自然是“进取”有余、“奋斗”刚强。
而戴叔伦是不想逞强的,即使三十岁出头时被刘晏推荐做了九品的秘书省正字,也还抒写着“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的恬淡情愫。等到他升任御史时,对于仕途其实已有厌倦情绪了,诸如“早知名是病,不敢绣为衣”以及“身随幻境劳多事/迹学禅心厌有名”之类的诗句,就很能表明他激流勇退的心思。据说在出仕前,他就曾半隐于小天台山中,常与方外之士交往,甚至精研《易经》,很打算求仙学道。
其实,戴叔伦有他自己的诗歌观,他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那地方在陕西省,以盛产美玉闻名。但美玉在尚未开采出山以及未加工前,猛地看去其实与一块破石头无异,自然不能把它放在眼前来观赏,与其拿到眼前来看一块破石头,真不如去看它在山中被烈日照耀时所生发出的朦胧光芒。把这句话说的更明白些,其实就是说“诗贵朦胧”。当然,这句话可能也还有另外一种指向----诗人与诗之关系,因为“蓝田生玉”这四字的本意指的是“只有蓝田那地方才能产出美玉”,换言之----只有好诗人/才能出好诗;而好诗人未必就能够拉到你跟前做成好朋友或好人,一但你离诗人近了/熟了/没了神秘感,没准儿就开始讨厌他了。倘若再发现他有打嗝放屁的毛病,口臭腋臭的气息,以往那美好诗人的形象很可能就被彻底糟蹋。若干年前,我去贵州出差,顺便到贵州农学院造访了一下印象中还不错的诗人郑单衣,可见面时惊闻他身上散发出浓烈的胡臭,就再也不想见他的人和诗了。
估计戴叔伦是不会有胡臭的,即使有,也知道要躲人远一点,留个好印象。他让人远远看他的诗,自己也把诗写得远远的----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自唐人高仲武始,宋/元/明/清历代评论者能比较认可的基本是他的五律, 《中兴间气集》里所选的六首戴诗,全是五律。唐人姚合在《极玄集》里所选的七首戴诗,不是五律的也只有一首。唐人韦糓所编的《才调集》选戴诗四首,三首是五律。其实,从初唐到中唐,五律一直是诗坛上的主流诗体,即使是“省试诗”也是十二句的五言体,所以诗人大都对五言诗的写作下过极深功夫,而以五律或五言体见长的诗人也就不独戴叔伦一个了。 有一个情况是需要特别说明的,那就是收在戴叔伦名下的诗,伪作及还不能确定的比较多。 《全唐诗》共收戴叔伦诗304首,基本是以明代的活字本唐人诗集/朱警的《唐百家诗》/胡震亨的《唐音统笺》/《文苑英华》以及清康熙年间席启寓所编的《唐百名家集》等书为依据编纂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蒋寅先生耙梳考证,暂时得出可确信为戴作的184首,可确定为伪作的56首,而备考之作依旧高达64首之多。戴诗的伪作及不确定之作的数量之所以很高,主要因为历经宋/元时期的频繁战乱,各类文集遭兵焚及散佚均很严重,明代以后的民间私馆刻本又基本属传抄性质,七拼八凑,许多诗甚至都是唐代以后的人所写,故可做的考据工作依然很多。四百多年后的宋朝,也有位姓戴的诗人叫戴复古,诗名响彻东南半壁江山近五十年,这人便是戴叔伦的后裔。若比较二人的诗,我其实更喜欢戴复古的,也常摘他的对偶诗句写成对联赠给友人,诸如“心宽忘地窄/亭小得山多”、“无心当世用/袖手看人忙”、“一心似水惟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苦恨好山移不得/生憎俗客去还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