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履学泥行”出自宋代赵蕃的《大雨连昼夜不止》,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è lǚ xué ní x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曳履学泥行”全诗:天漏谁能补,河倾势未平。
踞床如露处,曳履学泥行。
朽柱芝菌出,断沟蝌蚪生。
南公安已惯,北客见犹惊。
《大雨连昼夜不止》是宋代赵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不断的大雨,以及雨水所引发的各种景象和人们的反应。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大雨连昼夜不止》中文译文:
天漏谁能补,
河倾势未平。
踞床如露处,
曳履学泥行。
朽柱芝菌出,
断沟蝌蚪生。
南公安已惯,
北客见犹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大雨为主题,通过描绘雨水的连绵不断和洪水的冲击,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奈感。诗中的景象生动而具体,展示了大雨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的开头,"天漏谁能补",意味着天上的漏洞无法修补,雨水源源不断地倾泻而下,形容雨势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河倾势未平"进一步强调了洪水的威力,表达了雨水不仅对天空,而且对大地的影响。
下文描述了人们在大雨中的生活场景。"踞床如露处,曳履学泥行"描绘了人们的屋宇已被淋湿,只能坐在床上,而行走时被泥水所阻。这些描写体现了人们在大雨中的困境和无助感。
接下来的两句诗,"朽柱芝菌出,断沟蝌蚪生",通过描绘朽烂的柱子上长出了芝菌,断开的沟渠里出现了蝌蚪,展示了在大雨中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延续。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诗的真实感。
最后两句诗,"南公安已惯,北客见犹惊",通过对南北地区人们对待大雨的态度的对比,表达了南方人对大雨的习以为常,而北方人对此仍感到惊讶。这一对比在地域文化和生活经验上的差异上,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和反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雨的力量和持续不断,以及人们在大雨中的生活场景和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感叹和对人类力量的无奈。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深思。
dà yǔ lián zhòu yè bù zhǐ
大雨连昼夜不止
tiān lòu shuí néng bǔ, hé qīng shì wèi píng.
天漏谁能补,河倾势未平。
jù chuáng rú lù chù, yè lǚ xué ní xíng.
踞床如露处,曳履学泥行。
xiǔ zhù zhī jūn chū, duàn gōu kē dǒu shēng.
朽柱芝菌出,断沟蝌蚪生。
nán gōng ān yǐ guàn, běi kè jiàn yóu jīng.
南公安已惯,北客见犹惊。
拼音:yè lǚ xué ní xí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平韵) 下平八庚 (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