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更思归”出自唐代高适的《赴彭州山行之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ián lǎo gèng sī gu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年老更思归”全诗: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赴彭州山行之作》中文译文:
峭壁连绵的崆峒山,山峰重叠翠绿微妙。
鸟儿的歌声足以让人驻足,林色美丽让人忘却尘俗。
奇特的石头不时挡路,轻柔的蔓藤偶尔拂过衣袖。
长久的路途令人忧愁作客,年岁渐长更加思念归家。
然而欣赏这壮丽的山岭胜景,不愿意宁嗟意绪违背。
山行之旅可能尚未结束,谁愿意和我一起欣赏美丽的花朵?
诗意与赏析:
《赴彭州山行之作》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表达了对崆峒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并通过描绘山中奇石、美丽的林色以及鸟儿的歌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诗中的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描绘了崆峒山的险峻和山峰的连绵起伏,形象生动。而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表达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深受大自然的美景所打动,情不自禁停下来欣赏。
诗中的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表现了山路崎岖、石岩奇特的景象,以及山林间的蔓藤在微风中缓缓拂过衣袖,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思绪,长久的路途让他感到孤独和疲惫。然而,诗人仍然愿意欣赏岩峦的胜景,宁愿放下思念,享受山水之乐。同时,诗人提到山行应未尽,希望有人能与他一起欣赏山谷中的芳菲景色,共享欢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环境的欣赏和喜悦,同时透露出对归家的向往和思念。诗篇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fù péng zhōu shān xíng zhī zuò
赴彭州山行之作
qiào bì lián kōng tóng, zǎn fēng dié cuì wēi.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niǎo shēng kān zhù mǎ, lín sè kě wàng jī.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guài shí shí qīn jìng, qīng luó zhà fú yī.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lù cháng chóu zuò kè, nián lǎo gèng sī guī.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qiě yuè yán luán shèng, níng jiē yì xù wéi.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shān xíng yīng wèi jǐn, shuí yǔ wán fāng fēi.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拼音:nián lǎo gèng sī gu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