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深知靓宫妆”出自宋代阳枋的《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òu yáng shēn zhì jìng gōng zhuā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寿阳深知靓宫妆”全诗:看花岩下兴偏长,不减西湖水月光。
镇坐绝无尘一点,寿阳深知靓宫妆。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避难之地,云山环绕,我写下这首诗寄给远方的父兄。我在花岩下欣赏景色,心情愈发愉快,丝毫不减西湖的水和月光的明亮。我静坐其中,几乎没有一丝尘埃,如同宫廷里的妆容一般美丽。我深知这种宁静和美丽。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避难之地的境况以及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的"避地"指的是作者被贬谪到的地方,他在这里观赏云山,感受到了宁静和美丽。作者将这种宁静与西湖的水和月光相比,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他内心的愉悦。他坐在那里,周围没有一丝尘埃,如同宫廷里的妆容一般美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宁静环境,诗词表达了作者在遭遇困境时的心境和对美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避难之地的景色和心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作者通过将避难地的云山与西湖的水月光相比,突出了避难地的美丽和宁静。而坐在那里,周围没有一丝尘埃的描绘,则进一步衬托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清净。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传递了一种宁静、靓丽的意境。
这首诗词还反映了宋代文人在遭遇困境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赏析和追求美的体验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慰藉。它也展示了作者阳枋对避难地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是一首表达作者在避难地享受自然景色和内心宁静的诗词,通过对美的追求和赞美,传递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内心世界和追求美的情感。
bì dì yún shān quán fù dì shī jì méi huā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
kàn huā yán xià xìng piān cháng, bù jiǎn xī hú shuǐ yuè guāng.
看花岩下兴偏长,不减西湖水月光。
zhèn zuò jué wú chén yì diǎn, shòu yáng shēn zhì jìng gōng zhuāng.
镇坐绝无尘一点,寿阳深知靓宫妆。
拼音:shòu yáng shēn zhì jìng gōng zhuā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