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近雕虫”出自唐代李频的《长安书怀投知己(一作投邢员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uǒ xué jìn diāo chó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所学近雕虫”全诗:所学近雕虫,知难谒至公。
徒随众人后,拟老一生中。
间岁家书到,经荒世业空。
心悬沧海断,梦与白云通。
玉漏声连北,银河气极东。
关门迢递月,禁苑寂寥鸿。
地广身难束,时平道独穷。
萧条苔长雨,淅沥叶危风。
久愧干朝客,多惭别钓翁。
因依非不忝,延荐况曾蒙。
与善应无替,垂恩本有终。
霜天摇落日,莫使逐孤蓬。
长安书怀投知己是李频的一首诗,描写了他在长安求学的心情和思考。
《长安书怀投知己》的中文译文大致为:
近来所学渐渐变得狭隘,但知道拜访高尚的人是困难的。我只能紧随众人的脚步,计划着一生的经历。多年来家书寥寥到来,世事在荒凉中空白。我心系浩渺的大海,梦想与白云相通。玉漏的声音传到北方,银河气息绵延至东方。关门后只有迢递月光,禁苑里只有寂寥的鸿鸟。地方太广,身体难以束缚,时运平平,道路却孤寂。凄凉的苔藓在雨中生长,小雨飘落叶片危险。我长久以来感到愧疚,不敢称作朝廷的客人,更加惭愧与退隐的钓鱼老人相比。因为得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和赞美,我并不会自满,更加感恩。霜天摇曳的太阳,请不要让我成为飘荡不定的孤独芦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长安求学期间的思虑和感叹。诗人感叹自己的学问越来越狭隘,无法接触高尚的人物。他只能随波逐流,计划着自己的一生。然而,多年来家书寥寥,世事在荒凉中空白。诗人的心思悬在浩渺的大海中,奢望与白云相通。他意识到自己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很渺小,不论是地位还是境遇,都无法得到改变。诗人形容了自己的身世与心情,表达了自己在追求学问过程中的孤独和困惑。最后,诗人担心自己会沦为流离失所的孤独芦苇,呼吁太阳不要让他这样漂泊无定。整首诗以寥寥几句,道尽了诗人心灵的苍凉和忧伤。
cháng ān shū huái tóu zhī jǐ yī zuò tóu xíng yuán wài
长安书怀投知己(一作投邢员外)
suǒ xué jìn diāo chóng, zhī nán yè zhì gōng.
所学近雕虫,知难谒至公。
tú suí zhòng rén hòu, nǐ lǎo yī shēng zhōng.
徒随众人后,拟老一生中。
jiān suì jiā shū dào, jīng huāng shì yè kōng.
间岁家书到,经荒世业空。
xīn xuán cāng hǎi duàn, mèng yǔ bái yún tōng.
心悬沧海断,梦与白云通。
yù lòu shēng lián běi, yín hé qì jí dōng.
玉漏声连北,银河气极东。
guān mén tiáo dì yuè, jìn yuàn jì liáo hóng.
关门迢递月,禁苑寂寥鸿。
dì guǎng shēn nán shù, shí píng dào dú qióng.
地广身难束,时平道独穷。
xiāo tiáo tái zhǎng yǔ, xī lì yè wēi fēng.
萧条苔长雨,淅沥叶危风。
jiǔ kuì gàn cháo kè, duō cán bié diào wēng.
久愧干朝客,多惭别钓翁。
yīn yī fēi bù tiǎn, yán jiàn kuàng céng méng.
因依非不忝,延荐况曾蒙。
yǔ shàn yīng wú tì, chuí ēn běn yǒu zhōng.
与善应无替,垂恩本有终。
shuāng tiān yáo luò rì, mò shǐ zhú gū péng.
霜天摇落日,莫使逐孤蓬。
拼音:suǒ xué jìn diāo chó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姚合,因爱才惜才遂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的故事。自身原本就很有才华的姚合,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因爱惜人才而流播着一桩佳话。
睦州(今浙江建德)青年李频,长得非常清秀;他从小就非常聪敏,记忆力特强,所以很早便写得一手好诗。李频从诗友方干那里获悉,姚不仅有着不凡的诗才,而且还特为赏识别人的才华。居住在西山的李频觉得自己老住在乡下也不是久长之计,遂不远千里跑到杭州,请姚合给他的诗作出品评;李频心想,姚的评定说不准将会给自己有颗定心丸吃呢。
在杭州太守府里,李频把自己的身世向姚公简单扼要地作了介绍,然后便恭恭敬敬地把随身携带着的诗文稿呈献给他。一翻开诗文集,一首题为《湘中送友人》的七律诗,直跃入了姚公的眼帘。读罢,姚公不禁掀髯大喜道:“君有此诗才,来科考取进士,又有何困难哉!”李频一听,既惶恐又很兴奋地向姚公深表感谢,同时自谦地请姚大人多加指教。姚合点了点头,就莞尔吟起了这诗来: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好诗啊,真是好诗!”姚合自言自语道:“首联对起的作法,自从老杜以后,真正能做到如此绾合自然的已属不多见。而且此诗先写湘水连天,正为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呢!如此幽情寓思,实乃精妙之极!”李频喜上眉梢;心说,人们传说惜才爱才的姚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姚合手里拿着诗稿,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大人,小生由于一直攻读书史,尚且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更是兴奋不已地向姚大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大人垂青!”由于这首绝妙好诗所起的作用,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姚太守之所以把爱女嫁给诗人李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颇为看好李的人品,也许这才是姚出嫁爱女的主要意旨所在。事实上,此前杭州人郑巢因为颇富才华也曾得到过姚的欣赏,姚凡是外出登临游览,就时常把郑携带在身边,但郑并没有成为他的快婿。而李频后来在做官时,果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性情耿介,守正不阿,敢于抑制非法的豪强地主和胡作非为的强盗,连懿宗皇帝也很赞赏他。尤其在荒年时期,李频又敢于顶着上头压力,开仓赈济老百姓;所以在他死后,老百姓就一路扶柩痛哭着送他鹤驾道山。
临了,阿袁在此顺便提说一笔,曾任武功主簿便被世人称为姚武功的姚合,事实上,倒是他的快婿、后来比他这官衔略微大些的曾任武功令的李频却并未被世人称为李武功,这也可算是他们翁婿名头之外的颇有意思的称谓了。
按:① 鹏,一作“鹄”。② 过,平仄两读,此处因谐律关系而读仄声。
唐大中元年(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1] 本人所作。唐代诗人李频是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他道德高尚、文采出众、政绩显赫,为官期间,他整顿吏治,安定社会,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作更是广为流传,清代曾有诗句将李频和李白并举。为更好的纪念李频,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龙桥村村民王有顺、李强、傅浩生等人在该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帮助下,积极筹资捐助,克服困难,于2010年建起纪念馆。庆祝活动上,李家镇党委政府表达了社会各界对李频纪念馆在落成和完善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帮助表示感谢,高度评价该纪念馆对李频精神的传承和为繁荣李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并表示,镇党委政府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李频纪念馆的建设。
李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在任武功令时,当地强暴横行,他针对时弊,查明地方恶霸实情,陈报上司,予以严惩。适遇荒年,遂开仓赈济,并进而教育百姓开发水利,引水灌田,使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善政传闻唐室,懿宗给予嘉许,后升侍御史,调都官员外郎。乾符年间上表自荐,请任建州刺史。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从浙江衢州开山700里过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盗贼四起,县政不治,建州局势相当混乱。李频到任后,首先宣布政教条例,严肃官规,惩办盗贼,礼与法相提并行,使建州社会得以安定,民生安宁。
李频初到建州时,曾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足见李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李频死后,建州父老将他卜葬在“县之永乐洲”。又念及李频生前甚爱梨山风景,便在梨山建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象,立在庙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诗“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庙今已荒废。
李频整顿吏治,安定社会,发官仓赈济灾民,雇乡民疏通六门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调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员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频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后李频病死任内。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建梨岳庙以祀之。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归葬于永乐(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
天复年间(901~904),李频的儿子将父母棺柩运回家乡埋葬,途中遇战乱,无法运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泽的大乌洲。于是李频之后裔也就定居在光泽,今人称之为:“梨山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