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三五少年时”出自宋代洪咨夔的《试院口占二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uī huái sān wǔ shào nián shí,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追怀三五少年时”全诗:追怀三五少年时,岁月堂堂两鬓丝。
茅屋秋风归未决,障泥能费几熊皮。
《试院口占二绝》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追怀三五少年时,
岁月堂堂两鬓丝。
茅屋秋风归未决,
障泥能费几熊皮。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洪咨夔对过去时光的追怀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之情。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时光,称之为“三五少年时”,显示出其中的快乐与无忧无虑。然而,岁月如流,时光不回,诗人的双鬓已经有了些许白发,显示出岁月的无情。诗人居住的茅屋中,秋风依旧吹过,但是归期未定,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未知的担忧。最后两句以一种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茅屋的破旧,形容障泥需要用上几张熊皮来修补,暗示诗人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消逝,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年轻时的快乐与无忧无虑与现实生活的艰辛和不确定性相对照,通过茅屋的破旧、障泥的熊皮修补等形象描绘,传达了生活的艰辛和时光的无情。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对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产生共鸣。此外,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秋风吹过茅屋,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层次。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洪咨夔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岁月无情和生活的艰辛。它通过对比和形象的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
shì yuàn kǒu zhàn èr jué
试院口占二绝
zhuī huái sān wǔ shào nián shí, suì yuè táng táng liǎng bìn sī.
追怀三五少年时,岁月堂堂两鬓丝。
máo wū qiū fēng guī wèi jué, zhàng ní néng fèi jǐ xióng pí.
茅屋秋风归未决,障泥能费几熊皮。
拼音:zhuī huái sān wǔ shào nián shí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