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知己晦庵老”出自宋代赵蕃的《投徐运使》,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g shēng zhī jǐ huì ān lǎ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生知己晦庵老”全诗:白社多年井迳荒,有孙还复以诗昌。
此怀愿识亦已久,兹日能识亦已久,兹日能来岂所望。
萸后菊前霜错落,地长家远客凄凉。
平生知己晦庵老,为我谈公遣座劳。
《投徐运使》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从白社的荒凉、孙氏的归来和投奔徐运使,以及孤寂的客居之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久别重逢的思念之情和对于知己的珍贵之意。
诗词中的白社是一个地名,诗人描述了这个地方多年来的荒凉景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然而,有孙归来并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才华,给这个荒凉之地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昌盛。这种对于文学的赞美和对于才子的赞叹,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中的"投徐运使"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和愿望,他希望能够投奔徐运使,寻求更好的发展和生活。然而,诗人也认识到这个愿望已经存在了很久,而今天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感到非常的意外和惊喜。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客居的凄凉境遇。"萸后菊前霜错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寓意着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地长家远客凄凉"则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离家远游的孤独和凄凉之感。
最后两句"平生知己晦庵老,为我谈公遣座劳"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的思念和敬重之情,他希望能够与知己相聚,共同谈论文学和艺术,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荒凉的环境、才子的归来和诗人的心愿,表达了对于文学和知己的向往,以及对于流逝时光和远离故乡的孤寂之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tóu xú yùn shǐ
投徐运使
bái shè duō nián jǐng jìng huāng, yǒu sūn hái fù yǐ shī chāng.
白社多年井迳荒,有孙还复以诗昌。
cǐ huái yuàn shí yì yǐ jiǔ, zī rì néng shí yì yǐ jiǔ,
此怀愿识亦已久,兹日能识亦已久,
zī rì néng lái qǐ suǒ wàng.
兹日能来岂所望。
yú hòu jú qián shuāng cuò luò,
萸后菊前霜错落,
dì zhǎng jiā yuǎn kè qī liáng.
地长家远客凄凉。
píng shēng zhī jǐ huì ān lǎo,
平生知己晦庵老,
wèi wǒ tán gōng qiǎn zuò láo.
为我谈公遣座劳。
拼音:píng shēng zhī jǐ huì ān lǎo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