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波涛挟风雨”出自宋代陈著的《青玉案(次韵戴时芳)》,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g dì bō tāo xié fēng yǔ,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平地波涛挟风雨”全诗:钱塘江上潮来去。
花落花开六桥路。
三竺三茅钟晓暮。
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
他谁做得愁如许。
平地波涛挟风雨。
往事凄凄都有据。
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青玉案(次韵戴时芳)》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钱塘江上潮来去。
花落花开六桥路。
三竺三茅钟晓暮。
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
他谁做得愁如许。
平地波涛挟风雨。
往事凄凄都有据。
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江水在潮汐的驱使下来去,桥上的花开花落,象征着时光的流转。诗中提到三竺和三茅,指的是佛教的三竺院和道教的三茅庙,钟声在黎明和黄昏之间敲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梦境和自己的故国,但不忍回头。他感叹谁能忧愁如他。波涛在平地上涌动,带来风雨,暗示着世事变幻无常。往事都是凄凉的,这些情况都有据可查。月堂的笑声,夕亭的谈话,只有自己能够领悟其中的意味,仿佛无人能够理解。
赏析:
《青玉案(次韵戴时芳)》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江边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示了对时光流逝和往事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寓意深远的意象,如花开花落、三竺三茅、平地波涛等,把握住了时光变迁、生命消逝的主题。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两句以月堂笑里、夕亭话后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人能够理解的境况。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之感。
qīng yù àn cì yùn dài shí fāng
青玉案(次韵戴时芳)
qián táng jiāng shàng cháo lái qù.
钱塘江上潮来去。
huā luò huā kāi liù qiáo lù.
花落花开六桥路。
sān zhú sān máo zhōng xiǎo mù.
三竺三茅钟晓暮。
dāng nián mèng jìng, rú jīn gù guó, bù rěn huí tóu chù.
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
tā shuí zuò dé chóu rú xǔ.
他谁做得愁如许。
píng dì bō tāo xié fēng yǔ.
平地波涛挟风雨。
wǎng shì qī qī dōu yǒu jù.
往事凄凄都有据。
yuè táng xiào lǐ, xī tíng huà hòu, zì shì wú rén wù.
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拼音:píng dì bō tāo xié fēng yǔ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