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无云月正中”出自唐代戎昱的《寄许炼师(一作李益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lǐ wú yún yuè zhèng zh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无云月正中”全诗: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湿蕊珠宫。
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正中。
《寄许炼师(一作李益诗)》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扫石焚香礼碧空,
露华偏湿蕊珠宫。
如何说得天坛上,
万里无云月正中。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扫除清理石头和燃香祭拜青天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景致和神秘力量的抒发。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宇宙的连接,彰显了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相互关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出了深远的意境。扫石和焚香是一种清理和净化的象征,而礼拜天空则显示出对宇宙的敬畏之情。露华湿润了花蕊,犹如珍珠宫殿一般美丽动人。最后两句“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正中”,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将意象转向了天坛,夸张地形容在广袤的天空中,月亮正好位于中央。整篇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卓越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致和诗人对宇宙的景仰和追求。
jì xǔ liàn shī yī zuò lǐ yì shī
寄许炼师(一作李益诗)
sǎo shí fén xiāng lǐ bì kōng, lù huá piān shī ruǐ zhū gōng.
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湿蕊珠宫。
rú hé shuō de tiān tán shàng, wàn lǐ wú yún yuè zhèng zhōng.
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正中。
拼音:wàn lǐ wú yún yuè zhèng zhō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戎昱(约744年一800年),荆南(荆州区)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导域,十分怀念家乡,曾作《长安秋夕》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又有《云梦故城秋望》:“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将节度荆南,邀戎昱为幕宾,后因事未成行。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到荆州,戎昱与他在诸宫会见,结为挚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剑门》等都是情感真挚,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