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群方岁晏”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í qún fāng suì y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离群方岁晏”全诗:离群方岁晏,谪宦在天涯。
暮雪同行少,寒潮欲上迟。
海鸥知吏傲,砂鹤见人衰。
只畏生秋草,西归亦未期。
《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离群索居的岁月里与友人分别后的深情眷恋和寄情于自然景物中的心境。
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开了原居之地,流落在异地,岁月渐晚,离群寂寞。暮雪纷飞,同行者渐渐减少,他们如诗人一样孤寂。冷寒的寒潮即将来袭,仿佛在暗示人生的艰难。
诗中提到的海鸥和砂鹤有着不同的心境。海鸥自由自在地飞翔,因此自傲,自负不羁;而砂鹤在见到人时,却显得衰老无力。这两种鸟的形象对照,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心态,他也曾自豪自信,可如今却变得衰老和疲倦。
诗人在最后提到他担心的是今年的秋草, 可能暗指诗人自己的生命渐渐消磨和衰弱。他盼望西方的归程,但归期未定,他渴望结束漂泊,回到故乡。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离乡之辈的同情,以及对自己悲苦命运的感叹。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困境和离别苦痛的感受,给人一种寂寥、凄凉的感觉。
chóu zhāng xià bié hòu dào zhōng jiàn jì
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
lí qún fāng suì yàn, zhé huàn zài tiān yá.
离群方岁晏,谪宦在天涯。
mù xuě tóng háng shǎo, hán cháo yù shàng chí.
暮雪同行少,寒潮欲上迟。
hǎi ōu zhī lì ào, shā hè jiàn rén shuāi.
海鸥知吏傲,砂鹤见人衰。
zhǐ wèi shēng qiū cǎo, xī guī yì wèi qī.
只畏生秋草,西归亦未期。
拼音:lí qún fāng suì yàn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六谏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