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南望但依然”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òng jūn nán wàng dàn yī r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送君南望但依然”全诗:常爱武陵郡,羡君将远寻。
空怜世界迫,孤负桃源心。
洛阳遥想桃源隔,野水闲流春自碧。
花下常迷楚客船,洞中时见秦人宅。
落日相看斗酒前,送君南望但依然。
河梁马首随春草,江路猿声愁暮天。
丈人别乘佐分忧,才子趋庭兼胜游。
澧浦荆门行可见,知君诗兴满沧洲。
《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中文译文:
常爱武陵郡,羡君将远寻。
我常常喜爱武陵郡,看着你将要远离寻找。
空怜世界迫,孤负桃源心。
可惜世界拘束了,可怜你孤负了桃源之心。
洛阳遥想桃源隔,野水闲流春自碧。
在洛阳遥想着桃源,隔着野水自然流露春意。
花下常迷楚客船,洞中时见秦人宅。
花下往往迷了楚国的客船,在山洞中偶尔见到秦国的人们的住宅。
落日相看斗酒前,送君南望但依然。
在落日下相互对望着举杯喝酒,在送别你南去的时候仍然如此。
河梁马首随春草,江路猿声愁暮天。
河梁上的马头随着春草在摇动,江路上的猿声在傍晚中令人感到忧伤。
丈人别乘佐分忧,才子趋庭兼胜游。
家人别你乘坐船只分别忧愁,而我这才子匆忙去庭院游玩。
澧浦荆门行可见,知君诗兴满沧洲。
从澧浦到荆门的行程可见,我知道你的诗意充满了整个沧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写给郭六侍从的送别之作。他对郭六在离开武陵郡的时候表达了思念和祝福之情。诗中通过描述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刘长卿对武陵郡的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他对郭六的远行表示羡慕和祝福,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压迫和对桃源乡愿望的孤立。
诗中通过描绘洛阳和桃源之间的隔阂、山洞中的秦人和花下的楚客船等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并表达了对诗意和自由的向往。最后,诗中描述了落日下互相举杯、马头随春草摇动和哀怨的猿声等场景,以及送别的场景,展现了对友谊的重视和对离别的伤感。
整首诗以作者对武陵郡的喜爱和对郭六的送别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桃源乡和诗意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压迫和对友情和离别的感伤之情,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和对诗意和自由的追求。
sòng guō liù shì cóng zhī wǔ líng jùn
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
cháng ài wǔ líng jùn, xiàn jūn jiāng yuǎn xún.
常爱武陵郡,羡君将远寻。
kōng lián shì jiè pò, gū fù táo yuán xīn.
空怜世界迫,孤负桃源心。
luò yáng yáo xiǎng táo yuán gé, yě shuǐ xián liú chūn zì bì.
洛阳遥想桃源隔,野水闲流春自碧。
huā xià cháng mí chǔ kè chuán,
花下常迷楚客船,
dòng zhōng shí jiàn qín rén zhái.
洞中时见秦人宅。
luò rì xiāng kàn dǒu jiǔ qián, sòng jūn nán wàng dàn yī rán.
落日相看斗酒前,送君南望但依然。
hé liáng mǎ shǒu suí chūn cǎo, jiāng lù yuán shēng chóu mù tiān.
河梁马首随春草,江路猿声愁暮天。
zhàng rén bié chéng zuǒ fēn yōu,
丈人别乘佐分忧,
cái zǐ qū tíng jiān shèng yóu.
才子趋庭兼胜游。
lǐ pǔ jīng mén xíng kě jiàn, zhī jūn shī xìng mǎn cāng zhōu.
澧浦荆门行可见,知君诗兴满沧洲。
拼音:sòng jūn nán wàng dàn yī rá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