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头问儿童”出自宋代赵蕃的《还章泉山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ǒ tóu wèn ér tó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裹头问儿童”全诗:林园柿栗日,郊野粳稻风。
居皆有科适,岁久无此丰。
台背敬父老,裹头问儿童。
作客勿浪苦,此地吾当终。
《还章泉山居》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林园里柿栗成熟的日子,郊野间吹着稻风。
住所里人人都有职业适当,但岁月久远,已无此丰盛。
我背对着山坡恭敬地侍奉着父老,包着头巾询问着孩童。
作客时不要过于忧愁劳苦,因为这个地方将成为我的终点。
诗意:
《还章泉山居》描绘了赵蕃在山居的生活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人以山居的自然环境为背景,通过描写林园中柿栗成熟、郊野间吹来的稻风,表达了自然的丰饶和生机。诗人所居住的地方,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展示了安居乐业的美好状态。然而,岁月流转,这种丰盛已不复存在。诗人以敬老、关怀儿童的态度,表达了对家庭的依恋和责任。最后,诗人告诫作客这个地方的人,不要过于忧愁劳苦,因为这里将是他永远的归宿。
赏析:
《还章泉山居》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深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林园中的柿栗、郊野中的稻风,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富饶的环境中。同时,诗人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描述,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崇和对亲情的珍视。最后,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作客这个地方的人,不要过于忧愁劳苦,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将这个地方视为永远的归宿。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深入思考的空间,展现了宋代山居诗的特点和价值观。
hái zhāng quán shān jū
还章泉山居
lín yuán shì lì rì, jiāo yě jīng dào fēng.
林园柿栗日,郊野粳稻风。
jū jiē yǒu kē shì, suì jiǔ wú cǐ fēng.
居皆有科适,岁久无此丰。
tái bèi jìng fù lǎo, guǒ tóu wèn ér tóng.
台背敬父老,裹头问儿童。
zuò kè wù làng kǔ, cǐ dì wú dāng zhōng.
作客勿浪苦,此地吾当终。
拼音:guǒ tóu wèn ér tó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