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管天涯与海濒”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管天涯与海濒”出自宋代李曾伯的《益昌官舍简昞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guǎn tiān yá yǔ hǎi b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管天涯与海濒”全诗

《益昌官舍简昞仲》

不管天涯与海濒

不管天涯与海濒,万红千紫一番新。
楼头钟鼓三更雨,墙外莺花二月春。
风软雁奴归羽急,日迟鸠妇唤声频。
青门载酒浑闲事,愁杀英雄老塞尘。


赏析


《益昌官舍简昞仲》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论身处天涯还是海边,千万种红花紫花一番新。楼上的钟鼓敲响,深夜的雨水不停。墙外的莺花在二月的春天盛开。风轻柔地吹着归来的雁儿,太阳慢慢落山,鸠鸟妇人频频唤声。在青门之内,人们尽情畅饮,放松身心,无忧无虑。然而,忧愁却使英雄们老去,他们的功绩也随着岁月飘散。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益昌官舍的美景和宴会的欢乐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岁月流转和英雄的衰老。作者用生动的词句描绘了益昌官舍的壮丽景色,以及在宴会中欢聚的场景。然而,作者通过对风雨、鸟鸣和季节变迁的描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英雄们逐渐老去的悲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益昌官舍的雍容华贵和宴会的热闹场景。楼上的钟鼓声和深夜的雨水,给整个场景增添了神秘感和趣味性。墙外的莺花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风轻柔地吹拂着归来的雁儿,夕阳西下,鸠鸟妇人频频唤声,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

然而,诗词的后半部分透露出一丝悲凉的意味。青门内的宴会虽然热闹,但其中的人们却无法摆脱忧愁的困扰。诗中提到的英雄们已经老去,他们曾经的辉煌事迹被岁月的风尘所遗忘。这种对岁月流转和英雄衰老的描写,使整首诗词带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

《益昌官舍简昞仲》是一首既描绘了美景和欢乐场景,又蕴含了深沉的哲思的诗词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英雄悲凉命运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思考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不管天涯与海濒”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ì chāng guān shě jiǎn bǐng zhòng
益昌官舍简昞仲

bù guǎn tiān yá yǔ hǎi bīn, wàn hóng qiān zǐ yī fān xīn.
不管天涯与海濒,万红千紫一番新。
lóu tóu zhōng gǔ sān gēng yǔ, qiáng wài yīng huā èr yuè chūn.
楼头钟鼓三更雨,墙外莺花二月春。
fēng ruǎn yàn nú guī yǔ jí, rì chí jiū fù huàn shēng pín.
风软雁奴归羽急,日迟鸠妇唤声频。
qīng mén zài jiǔ hún xián shì, chóu shā yīng xióng lǎo sāi chén.
青门载酒浑闲事,愁杀英雄老塞尘。

“不管天涯与海濒”平仄韵脚


拼音:bù guǎn tiān yá yǔ hǎi bī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