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炊葵藿慰余愁”出自清代吴嘉纪的《内人生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 chuī kuí huò wèi yú chóu,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亲炊葵藿慰余愁”全诗:潦倒邱园二十秋,亲炊葵藿慰余愁。
绝无暇日临青镜,频过凶年到白头。
海气荒凉门有燕,溪光摇荡屋如舟。
不能沽酒持相祝,依旧归来向尔谋。
《内人生日》是清代吴嘉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潦倒邱园二十秋,
亲炊葵藿慰余愁。
绝无暇日临青镜,
频过凶年到白头。
海气荒凉门有燕,
溪光摇荡屋如舟。
不能沽酒持相祝,
依旧归来向尔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和生活境遇。诗人在邱园度过了二十个秋天的潦倒岁月,生活窘迫。然而,他的内人(指妻子)用亲手炊煮的简单食物来慰藉他的忧愁。诗人感叹自己从未有过闲暇的日子来照镜,频繁地度过了多个不顺利的年头,如今已步入中年。家门前的海风荒凉,只有燕子停在门上。屋内的溪光摇曳,宛如一艘漂浮的舟船。诗人无法沽酒犒劳朋友,只能继续努力回家,与妻子共同谋生。
赏析:
《内人生日》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刻画了诗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感受。诗人的潦倒与无奈在诗中得到了表达,然而,妻子的关爱与支持成为他生活中唯一的慰藉。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如海气荒凉、门前的燕子、屋内的溪光,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意象,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依然坚守家庭责任,为生计而努力的决心。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展示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nèi rén shēng rì
内人生日
liáo dǎo qiū yuán èr shí qiū, qīn chuī kuí huò wèi yú chóu.
潦倒邱园二十秋,亲炊葵藿慰余愁。
jué wú xiá rì lín qīng jìng, pín guò xiōng nián dào bái tóu.
绝无暇日临青镜,频过凶年到白头。
hǎi qì huāng liáng mén yǒu yàn, xī guāng yáo dàng wū rú zhōu.
海气荒凉门有燕,溪光摇荡屋如舟。
bù néng gū jiǔ chí xiāng zhù, yī jiù guī lái xiàng ěr móu.
不能沽酒持相祝,依旧归来向尔谋。
拼音:qīn chuī kuí huò wèi yú chóu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
吴嘉纪,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祖父吴凤仪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心斋的学生。吴嘉纪少时受业于吴凤仪的弟子刘国柱,因天资聪明参加府试,名列前茅,中第一名秀才。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曾应府试,但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诗人虽不是灶户,但也穷得衣食不周,朝不谋夕。住所仅草屋一楹,名其为“陋轩”。由于住所四周杂草丛生,蓬蒿遍地,而他却终日把卷苦吟,不与外人往还,故人又称他为“野人”。他也乐以“野人”为号。扬州诗友汪楫(舟次)访问地方文人学士,得知吴野人安贫乐道,长于吟咏,又自立一家,遂将其诗送两淮盐运使周亮工阅览,周又转扬州推官王士祯,王十分推崇,说:“有才如嘉纪天下之人不知也,乡曲之人不知之也,独有一汪楫知之。”周、王二人都为诗卷作序,随后由泰州分司汪兆璋(芾斯)搜集吴诗400首刊刻问世,从此名闻四方。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对此,他终日把卷苦吟,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汪懋麟评“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自脱拘束。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吴周祚在诗序中称其“冰霜高洁、刻露清秀,不得指为何代何体,要自成其为野人之诗”。如他在描写盐民生活的《绝句》诗中写道: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的夫人王睿,字智长,是个甘守贫困、志趣高洁的女词人。她是明代著名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后裔。王睿自幼聪明好学,继承了王艮质朴的唯物论和平民思想,勤于作词。与吴嘉纪结为夫妇后,志趣相投,吴嘉纪将自己诗集题名为《陋轩诗》,王睿也将自己词集题名为《陋轩词》,一诗一词,珠联璧合,均为时人所推崇。1683年秋,王睿逝世,吴嘉纪写了《哭妻王氏》诗12首,悲恸欲绝。诗序云:“(王氏)归余四十五年,尝愿先余死。问之,曰:冀得君挽诗耳。今子死,余哭子有诗。涕泗之时,诗愧不工,然子愿酬矣!子愿获酬,余悲可胜言哉!”由于女词人生前太穷,《陋轩词》未能印行,连原稿也不知下落。翌年,67岁的吴嘉纪也在悲痛和穷愁潦倒中离开了人间,他身后萧条,由挚友汪舟次、程云家为其料理丧事,汪舟次题写墓碑:“东淘布衣吴野人先生之墓”。辛亥革命后,由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资助,树立了石牌坊,设了石桌、石凳等,张謇亲笔为牌坊撰写了对联:蒹葭秋水伊人思,禾黍西风故国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