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凉风生褐衣”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凉风生褐衣”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金昌宗归钱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ng fēng shēng hè y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凉风生褐衣”全诗

《送金昌宗归钱塘》

凉风生褐衣

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
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
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赏析


送金昌宗归钱塘

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
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
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金昌宗归钱塘

在新的家里,靠近浙江,独自驾船随着潮水归去。
秋水映照着我华丽的发髻,凉风吹起了我的褐色衣袍。
柴门外马嘶的声音渐渐少了,我手中的藜杖向来稀疏。
唯有陶潜的柳树,依旧忧愁地对着我闭着的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送别朋友金昌宗的作品。诗人在诗中以浙江钱塘江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情感。

诗人用“新家浙江上”来描绘朋友的新家庭在浙江的景色。接着,诗人用“独泛落潮归”来描绘朋友独自驾船随着潮水返回。这一句意味着朋友离开了诗人的身边,回到了他新的家庭。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秋水映照着朋友的华发,凉风吹起了他的褐色衣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早已过去的岁月的想念和留恋之情。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朋友离去后的寂寞和孤单。他用“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来形容他外面的柴门外马嘶的声音已经渐渐少了,手中的藜杖拜访的人也越来越少。

最后,诗人提到了陶渊明(陶潜)的柳树,说唯有这些柳树还依旧忧愁地对着他的闭着的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久居的地方陶潜的柳树,也和诗人一样对离去的朋友感到忧伤和惋惜。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写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送别之情,以及离别后的心境和对陶潜的向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变幻。

“凉风生褐衣”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jīn chāng zōng guī qián táng
送金昌宗归钱塘

xīn jiā zhè jiāng shàng, dú fàn luò cháo guī.
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
qiū shuǐ zhào huá fà, liáng fēng shēng hè yī.
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
zhài mén sī mǎ shǎo, lí zhàng bài rén xī.
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
wéi yǒu táo qián liǔ, xiāo tiáo duì yǎn fēi.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凉风生褐衣”平仄韵脚


拼音:liáng fēng shēng hè yī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去声五未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