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碧藕丝丝嫩”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碧藕丝丝嫩”出自宋代程垓的《望秦川》,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ì ǒu sī sī nè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碧藕丝丝嫩”全诗

《望秦川》

碧藕丝丝嫩

翠黛随妆浅,铢衣称体香。
好风偏与十分凉。
却扇含情独自、绕池塘。
碧藕丝丝嫩,红榴叶叶双。
牵丝摘叶为谁忙。
情到厌厌拚醉、又何妨。


赏析


《望秦川》是宋代程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翠黛随妆浅,铢衣称体香。
好风偏与十分凉。
却扇含情独自、绕池塘。
碧藕丝丝嫩,红榴叶叶双。
牵丝摘叶为谁忙。
情到厌厌拚醉、又何妨。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倾慕,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婉约的笔调展示了对美景和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首先描绘了淡淡的翠黛随着妆容轻柔地点缀,细腻的铢衣衬托出体香的篇章,暗示着诗人对美的追求。接着,诗人描述了凉爽的风,却依然带有一丝凉意,让人感受到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独自拿着扇子绕着池塘,似乎是希望透过景物的循环来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接下来,诗人以碧藕和红榴的形象来表达情感。碧藕柔嫩如丝,红榴叶双叶双,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然而,牵丝摘叶的行为却让人感到困惑,诗中问道“牵丝摘叶为谁忙”,暗示着对于繁忙琐碎的现实生活的疑问和迷茫。

最后两句“情到厌厌拚醉、又何妨”,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的厌倦和对醉酒的追求。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诗人感到情感的疲惫,但又认为醉酒可以暂时忘却烦恼和困扰。这种矛盾的情感体验,使得整首诗词呈现出一种婉约、淡然的美感。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美景和情感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出婉约诗的独特魅力。

“碧藕丝丝嫩”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àng qín chuān
望秦川

cuì dài suí zhuāng qiǎn, zhū yī chēng tǐ xiāng.
翠黛随妆浅,铢衣称体香。
hǎo fēng piān yǔ shí fēn liáng.
好风偏与十分凉。
què shàn hán qíng dú zì rào chí táng.
却扇含情独自、绕池塘。
bì ǒu sī sī nèn, hóng liú yè yè shuāng.
碧藕丝丝嫩,红榴叶叶双。
qiān sī zhāi yè wèi shuí máng.
牵丝摘叶为谁忙。
qíng dào yàn yàn pàn zuì yòu hé fáng.
情到厌厌拚醉、又何妨。

“碧藕丝丝嫩”平仄韵脚


拼音:bì ǒu sī sī nèn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四愿

作者简介


程垓「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作者介绍


程垓的著述

  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

  孝宗淳熙间曾游临安。光宗时尚未仕宦。有《书舟词》。存词150余首。杨慎《词品》称程垓为"东坡之中表也"。但程垓成年时,东坡卒已久,其误甚明。毛晋《书舟词跋》及《四库全书总目》亦沿杨慎之误。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辨甚详。

  程垓词今存157首。其词作反映生活面较窄,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如〔满庭芳〕"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不过他的长调很工丽潇洒,如〔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在临安所写的〔凤栖梧〕"蜀客望乡归不去","忧国丹心曾独许",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与乡思,语浅情深。其词风深受柳永词的影响,所以冯煦《蒿庵论词》称其词"凄婉绵丽,与草窗(周密)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程垓的词在风格情调上,都与柳永词有近似的地方,所以有人将他的词看作是柳词的余绪(薛砺若《宋词通论》)。但柳词虽有“森秀幽畅”的长处,也有“俚艳近俗”的短处。程垓词却能扬其长而避其短,潇洒脱俗,挚婉蕴藉,深为后人所称赏。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