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休到望溪亭”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休到望溪亭”出自唐代许浑的《题冲沼上人院》,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ū dào wàng xī tí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休到望溪亭”全诗

《题冲沼上人院》

休到望溪亭

劚石种松子,数根侵杳冥。
天寒犹讲律,雨暗尚寻经。
小殿灯千盏,深炉水一瓶。
碧云多别思,休到望溪亭


赏析


诗词《题冲沼上人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冲沼上人院的僧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

诗中描写了僧人种植松树的情景,用劚石来种植松子,表示松树的茁壮生长,树根延伸到遥远的深处。天寒时,僧人依然静心讲律法,雨暗时,依然专注寻找佛经。描写了僧人对修行的坚持和专注。

诗中还描写了僧人院中的景象,小殿里点满了一千盏灯,透过窗户的光芒是如此的明亮。深炉里只有一瓶水,表示僧人的生活简朴。这里的景象展示了僧人的孤寂与寂静。

诗末表达了僧人对碧云禅院和望溪亭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带有一丝遗憾。表示在修行的路上,要克服离别的思念,不能轻易放弃。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僧人坚持修行的精神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展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宗教信仰的执着。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寂静生活的追求,并传达了修行者对修行道路上困难和挫折的坚持和勇气。

“休到望溪亭”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í chōng zhǎo shàng rén yuàn
题冲沼上人院

zhǔ shí zhǒng sōng zǐ, shù gēn qīn yǎo míng.
劚石种松子,数根侵杳冥。
tiān hán yóu jiǎng lǜ, yǔ àn shàng xún jīng.
天寒犹讲律,雨暗尚寻经。
xiǎo diàn dēng qiān zhǎn, shēn lú shuǐ yī píng.
小殿灯千盏,深炉水一瓶。
bì yún duō bié sī, xiū dào wàng xī tíng.
碧云多别思,休到望溪亭。

“休到望溪亭”平仄韵脚


拼音:xiū dào wàng xī tí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作者简介


许浑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作者介绍


许浑的生平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许浑的文学评价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歊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易重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许浑的诗作特色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杜牧,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