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亦何爱”出自唐代李益的《入南山至全师兰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shī yì hé à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吾师亦何爱”全诗: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
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
吾师亦何爱,自起定中吟。
《入南山至全师兰若》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
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
吾师亦何爱,自起定中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益入南山并到达全师兰若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以及对南山山水和师者的景仰和敬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李益内心的宁静和超然情怀。第一句“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描绘了山水的美丽和宁静,以及诗人内心的超脱和无念。诗中的“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指的是在南行的途中遇到了一位真正的道德师者,他身着朴素的袍子,停留在山阴之中。这位师者是李益对道德和智慧的追求的象征,也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师者的景仰和敬爱。
接下来的两句“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描绘了李益行走在南山中的景象,石路弯曲而崎岖,松门之间是寒冷而深邃的景色。这些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吾师亦何爱,自起定中吟”表达了诗人对师者的敬爱之情,师者以坚定的内心自得其乐,吟咏自己的境界和智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意境展现了李益对道德追求和内心宁静的态度。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和师者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智慧的信念。
rù nán shān zhì quán shī lán rě
入南山至全师兰若
mù yǔn shuǐ guī hè, jì rán wú niàn xīn.
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
nán xíng yǒu zhēn zǐ, bèi hè xī shān yīn.
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
shí lù yáo cǎo sàn, sōng mén hán jǐng shēn.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
wú shī yì hé ài, zì qǐ dìng zhōng yín.
吾师亦何爱,自起定中吟。
拼音:wú shī yì hé ài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一队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