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宁希百金赏”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宁希百金赏”出自明代贝琼的《采芝生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íng xī bǎi jīn shǎ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宁希百金赏”全诗

《采芝生诗》

宁希百金赏

负版行欲僵,飞蝇死犹集。
赴烛夜蛾焚,好酒猩猩泣。
所以思远托,道路方险涩。
宁希百金赏,岂慕千户邑。
永言从我求,鹪鹩惟一粒。
有材实为累,无欲安所入。
韩彭苦不悟,羞同匹夫执。
商山今寂寞,高风邈难及。


赏析


《采芝生诗》是明代贝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采芝生诗

负版行欲僵,
背负著诗篇行走,身心疲惫到了极点,
Carrying the weight of my verses, I walk, exhausted,

飞蝇死犹集。
蝇虫即使死去仍然聚集。
Flies gather even around the dead.

赴烛夜蛾焚,
夜晚前往烛光处,蛾子被烧焦,
To the candle, the moth burns,

好酒猩猩泣。
美酒让红猩猩哭泣。
Good wine makes the red orangutan weep.

所以思远托,
因此思念远方,心情寄托,
Therefore, my thoughts yearn for a distant place,

道路方险涩。
前方的道路又险峻,曲折难行。
The road ahead is steep and arduous.

宁希百金赏,
宁愿得到百金的奖赏,
I'd rather have a reward of a hundred gold coins,

岂慕千户邑。
而不羡慕千户之邑。
Than envy a thousand households.

永言从我求,
永远坚持我的追求,
Always pursuing my own desires,

鹪鹩惟一粒。
只为了一颗山雀的谷粒。
For just one grain of millet for a sparrow.

有材实为累,
有才华实际上是一种负担,
Talented individuals are burdened,

无欲安所入。
无欲望,无法找到安身之所。
Without desire, they cannot find a place of peace.

韩彭苦不悟,
韩彭(指韩非子和彭子)困于不明白,
Han and Peng (referring to Han Feizi and Peng Zu) struggle with their lack of understanding,

羞同匹夫执。
愧于和普通人一样执著。
Ashamed of their persistence like ordinary men.

商山今寂寞,
商山现在寂寞无人,
Shang Mountain is lonely now,

高风邈难及。
高远的风景难以企及。
The lofty scenery is beyond reach.

这首诗词《采芝生诗》描绘了作者在艰难困苦中的心境和追求。诗中通过描述自己负重行走、疲惫不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的思念和对道路的艰险。作者宣扬了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精神,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漠,将追求精神境界和价值观的追求置于首位。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智者的批判,认为他们固执己见,不如普通人追求真理。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真理和高尚追求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现实困境和价值观。

“宁希百金赏”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ǎi zhī shēng shī
采芝生诗

fù bǎn xíng yù jiāng, fēi yíng sǐ yóu jí.
负版行欲僵,飞蝇死犹集。
fù zhú yè é fén, hǎo jiǔ xīng xīng qì.
赴烛夜蛾焚,好酒猩猩泣。
suǒ yǐ sī yuǎn tuō, dào lù fāng xiǎn sè.
所以思远托,道路方险涩。
níng xī bǎi jīn shǎng, qǐ mù qiān hù yì.
宁希百金赏,岂慕千户邑。
yǒng yán cóng wǒ qiú, jiāo liáo wéi yī lì.
永言从我求,鹪鹩惟一粒。
yǒu cái shí wèi lèi, wú yù ān suǒ rù.
有材实为累,无欲安所入。
hán péng kǔ bù wù, xiū tóng pǐ fū zhí.
韩彭苦不悟,羞同匹夫执。
shāng shān jīn jì mò, gāo fēng miǎo nán jí.
商山今寂寞,高风邈难及。

“宁希百金赏”平仄韵脚


拼音:níng xī bǎi jīn shǎng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作者简介


贝琼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作者介绍


贝琼的生平

  贝琼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浙江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史山。史山即殳山(今属浙江海宁双山乡)。贝琼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

  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曾叹古乐衰废,堂堂成均(官设学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赋》以寄感慨。在史馆,与金华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让。及景濂为司业,建议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于天子之学。太祖拒不采用,而当时犹有赞同者,琼乃作《释奠》以解辩之,赢得识者之赞赏。其坚持正道,大多类此。洪武十一年,致仕归。翌年,卒于家,葬于语儿乡。

  贝琼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贝翱字秀翔,能诗,著有《平淡集》。

贝琼的籍贯研究

  明潘廷章《硖川图志》载:殳山又作芟山,西山之西北六里,高二十余丈,周七里,桐辖也。《桐邑志》曰:殳山,因殳仙而得名。殳仙名基,得导引术入千金乡,相传宋时人,登此山数年,跌坐而化……其地历史,据《石泾小志》载:“汉代为由拳县西南境,三国(吴)后改属嘉兴,五代(后晋)时又改属崇德,明代宣德五年(1430)后划归桐乡。至1950年,殳山又划归海宁双山乡。

  从贝琼的诗可以看出,他可能就是海宁当时的殳山人,有《殳山隐居诗》为证: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野花作雪都辞树,溪水如云欲到门。无复元戎喧鼓吹,试从田父牧鸡豚。来青处士时相过,犹是平原旧子孙。”

  光看此诗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殳山山麓有他的故宅与来青堂主陆容的遗址。殳山位于硖石镇双山村,分为东殳山和西殳山,东殳山也称史山。所《硖石图志》记载:“殳山在西山之西六里,高二十余丈,周七里,桐辖也。”桐邑志曰:“因殳仙而得名。殳仙名基,得导引术入千金乡。相传宋时人,登此山数年,趺坐而化,其徒收瘗惟巾氅云。”殳山上名胜古迹很多,据《桐乡县志》记载:“山上有潮音庵,又有殳仙石、铜棺冢、洗药池、炼丹台、藏兵坞、小赤壁、一滴泉、公主墓诸胜迹,山麓有明初贝清江故宅及陆容来青堂遗址。”1950年,桐乡县屠甸区殳山乡的七个村并入海宁县。20世纪80年代,已将殳山改为公墓。

  殳山原属桐乡,后改归为海宁。故说贝琼是桐乡人也没错,说他是海宁人更是没错。现殳山归属海宁的双山乡,那贝琼自然就是海宁人了。另外,他还写了《游殳山诗》:

  神人夜割蓬莱股,苍然尚作青狮舞。殳基得道此飞腾,烟火千家自城坞。前年盗起官军下,存者如星绕四五。我来欲置读书床,出入未愁穿猛虎。山寒月黑无人声,夹道长松作风雨。”

  从诗句来看,贝琼确实曾在殳山隐居。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