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恨天涯芳信无因”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恨天涯芳信无因”出自清代朱彝尊的《南楼令》,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èn tiān yá fāng xìn wú yī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恨天涯芳信无因”全诗

《南楼令》

恨天涯芳信无因

疏雨过轻尘,圆莎结翠茵。
惹红襟乳燕来频。
乍暖乍寒花事了,留不住,塞垣春。
归梦苦难真,别离情更亲。
恨天涯芳信无因
欲语去年今日事,能几个,去年人。


赏析


诗词:《南楼令·疏雨过轻尘》

疏雨过轻尘,圆莎结翠茵。
惹红襟乳燕来频。
乍暖乍寒花事了,
留不住,塞垣春。

归梦苦难真,别离情更亲。
恨天涯芳信无因。
欲语去年今日事,
能几个,去年人。

【中文译文】
轻柔的雨洒过轻尘,翠茵上盛开着娇嫩的草花。
引来红领巢燕频繁飞舞。
转眼间,从温暖到寒冷,花事已经结束,
徒留春天被塞满的城垣。

归去的梦境苦难真实,离别的情感更加亲切。
怨恨天涯隔绝了芳信的渠道。
想要述说去年今日的事情,
又有几人能够真正明了,那些曾经的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朱彝尊所作,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意境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光阴易逝的感慨。

首句描绘了疏雨洒过轻尘,圆莎上结满了翠绿的茵草,给人以清新、柔和的感觉。接着,诗人以“红襟乳燕”来比喻离别时亲人的眷恋之情,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离别时的温馨和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乍暖乍寒花事了,留不住,塞垣春”表达了时光易逝的主题。暖意渐浓的春天转瞬即逝,花开花落,不可挽留,寓意人生短暂,充满了无常和变化。

下半首以“归梦苦难真,别离情更亲”开篇,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离愁的真切感受。天涯隔绝了消息的传递,增加了离别带来的心灵距离。

最后两句“欲语去年今日事,能几个,去年人”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思念之情。时间流逝,过去的人事已经难以言说,曾经的人也渐行渐远。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凄美和时光的无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表达了人生短暂,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切感受。诗中蕴含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恨天涯芳信无因”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nán lóu lìng
南楼令

shū yǔ guò qīng chén, yuán shā jié cuì yīn.
疏雨过轻尘,圆莎结翠茵。
rě hóng jīn rǔ yàn lái pín.
惹红襟乳燕来频。
zhà nuǎn zhà hán huā shì le, liú bú zhù, sāi yuán chūn.
乍暖乍寒花事了,留不住,塞垣春。
guī mèng kǔ nàn zhēn, bié lí qíng gèng qīn.
归梦苦难真,别离情更亲。
hèn tiān yá fāng xìn wú yīn.
恨天涯芳信无因。
yù yǔ qù nián jīn rì shì, néng jǐ gè, qù nián rén.
欲语去年今日事,能几个,去年人。

“恨天涯芳信无因”平仄韵脚


拼音:hèn tiān yá fāng xìn wú yī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作者介绍


朱彝尊的介绍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词推崇姜夔。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著述甚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先世江苏吴江人,明景泰四年迁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遂为秀水人。清顺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兴梅会里(今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其故宅今为王店曝书亭公园。

朱彝尊的纪念场所

  朱彝尊墓在嘉兴塘汇乡百花庄村,今已不存。其故居曝书亭在今王店镇广平路南端,占地6500平方米,系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彝尊的藏书故事

  精于金石文史,游大江南北,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经瓯越,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碑之文,无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异同。家富藏书,通籍之后,所藏益富,曾收李延昰藏书50柜,2 500卷,达到藏书3 000余卷,后又收项氏“万卷楼”残帙,又到曹溶、徐乾学家,借其藏书传抄,其藏书所好愈笃。又借抄于宛平孙氏、无锡秦氏、昆山徐氏、晋江黄氏、钱唐龚氏等诸家旧藏,合计先后所得自称“拥书8万卷”。藏书处名“曝书亭”、“古藤书屋”,“潜采堂”,聚藏30椟,曾因偷抄史馆藏书而被贬官,遂刻有一藏书铭文称:“夺我七品官,写我万卷书。” 藏书印有“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梅会里朱氏”、“潜采堂藏书”、“七品官耳”、“我生之年岁在屠维大荒落月在橘庄十四日癸酋时”、“秀水朱彝尊锡鬯氏”、“南书房镝史记”、“南书房旧讲官”、“小长芦钓鱼师”、“得之有道传之无愧”、“别业在小长芦之南毂山之东东西峡石大小横山之北”等。

  子朱昆田(1652~1699),继承“曝书亭”藏书。长达数十年未减。

  先著有《经义存亡考》,经不断修订,成《经义考》300卷,是第一部统考历代经学的专科目录。以书名为纲,参历代目录所著说经之书,先注卷数、著者、注疏者,其下各注存、佚、阙、未见等附注,自古以来诸家书目所未及。网罗宏富,为两千年来经书总汇,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文化史、学术史的必备工具书,毛奇龄称编纂该书“非博极群书,不能有此”。康熙帝南巡时,还亲自为他写了“研经博物”的题词。此目分别在康熙四十年(1701)和乾隆二十年(1755)刊行。乾隆末年,翁方纲撰《经义考补正》12卷。

朱彝尊的生平

  朱彝尊,字锡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明朝大学士朱国祚曾孙。天赋异常,读书过目不忘。家里贫穷,四方游学,向南越过岭南,向北到达云朔地区(山西北部靠近内蒙地区,辽有代北云朔诏讨司,后改云内州,辖境约相当于今内蒙固阳县、土右旗、土左旗一带,治所在柔服,今土左旗西北,领柔服、宁仁两县),向东到达大海,登到和陆地相连的之罘岛(在今山东烟台),游历浙江瓯江流域地区。碰到祠堂荒冢、破炉残碣上面的文字,都细细搜索考证,与历史记载参照对比,寻找其中的差异。回到故乡,和李良年、周筼、缪泳辈一起【讲授诗歌】,他的文名逐渐大了起来。

  康熙十八年,应试博学鸿词科考,被授予翰林院检讨职务。当时富平李因笃、吴江潘耒、无锡严绳孙及朱彝尊都是以布衣百姓应试中考的,他们一起参与编修明史。他建议寻访遗留下来的典籍,同时放宽编修的时限,不要效仿元史那样编写的匆匆忙忙的。他辩论了方孝孺之友宋仲珩、王孟缊、郑叔度、林公辅诸人都没有被难,从而知道从亡、致身录说诛九族,并杀戮他的弟子朋友为一族不足为据,所说的九族,其实是本宗一族。又说东林人物不全都是君子,和东林不同道者,也不全都是小人。编写史书的人,不该存有门户偏见,以同道和不同道来分辨正邪。二十年,充当日讲起居注官。担任江南地方主考官,被人们称为能够得到人才。入值南书房,赐紫禁城骑马。数次参与内廷宴会,被赏赐绣花服装、时令水果,他的诗中都有记载。不久因为私自挟带小胥进入内廷写书被弹劾,降官一级,后来有官复原职。三十一年,假归。康熙南巡,在无锡迎驾,御书“研经博物”匾额赏赐给他。当时王士祯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只有彝尊兼有众长,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曾选《明诗综》,或因人录诗,或因诗存人,选择排序最为恰当。八十一岁过世。子朱昆田,也工于诗文,早卒。孙子朱稻孙,举乾隆丙辰博学鸿词科,也能继承先祖家风。

  和朱彝尊一起参与教授诗歌的人中,李良年,字武曹,同乡人。与兄李绳远、弟李符都有诗名。中博学鸿词科考试,被罢官归家。谭吉璁,字舟石,嘉兴人,彝尊姑姑的儿子。年少时遇到强盗,以身体保护父亲,强盗舍之而去。后来以诸生试国子监第一,被授与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职务,外派为延安同知。吴三桂叛乱,守榆城独独能够保全,论功加一级。推举应博学鸿词科考试,【报罢】。有《嘉树堂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