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日往缘真趣”出自唐代齐己的《谢孙郎中寄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lái rì wǎng yuán zhēn q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时来日往缘真趣”全诗:一念禅馀味国风,早因持论偶名公。
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绳琢静闻罤象外,是非闲见寂寥中。
时来日往缘真趣,不觉秋江度塞鸿。
谢孙郎中寄示
一念禅馀味国风,早因持论偶名公。
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绳琢静闻罤象外,是非闲见寂寥中。
时来日往缘真趣,不觉秋江度塞鸿。
译文:
一念禅馀,品味着国风之美。早年因为持论和命运际遇巧合,得以在名望的公职上有所施展。多年来心灵受到琴声的伤害,又失去了亲人,忽然间有云和雪地吟唱同流合污。经过琢磨,静静地听到了杂念外的绳索清音,闲散地看到是非中的寂寥。时光来去,缘分带来真正的趣味,不知不觉地度过了秋天的江水,飞越了边塞的大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给孙氏官员寄去的一首信,表达了自己在禅修中的心得和人生的感悟。
诗人以“禅馀”开篇,表明自己一直在修行禅宗,感悟到了禅宗的真谛,体味到了国风的美妙。他自称“早因持论偶名公”,指出自己早年因为与持论有关的事情而得到了官位的荣耀。但是他又提到自己多年来受到琴声的伤害,失去了亲人,表达了对命运的感伤和思考。然而,他却突然间被云和雪的歌唱所触动,感受到了天地万物之间的共鸣与和谐。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写道自己通过禅修,能够静下心来听到琴音之外的绳索清音,看到是非之中的寂寥境界。这里的“绳琢静闻罤象外,是非闲见寂寥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能够让自己抛开世俗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与空灵的感受。
最后两句,“时来日往缘真趣,不觉秋江度塞鸿”,描述了诗人在禅修中体验到的时光流转和缘分的奇妙。他不知不觉地度过了秋天的江水,飞越了边塞的大雁,流转之间达到了人生的趣味。
整首诗通篇抒发了诗人对禅修的思考和体验,以及对命运变迁和人生真谛的感悟。通过禅修,诗人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触及到了内心的宁静和万物的和谐。诗人通过这首诗,向孙氏送上他的禅修心得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入人心的思想,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xiè sūn láng zhōng jì shì
谢孙郎中寄示
yī niàn chán yú wèi guó fēng, zǎo yīn chí lùn ǒu míng gōng.
一念禅馀味国风,早因持论偶名公。
jiǔ shāng qín sàng rén wáng hòu,
久伤琴丧人亡后,
hū yǒu yún hé xuě chàng tóng.
忽有云和雪唱同。
shéng zuó jìng wén tí xiàng wài, shì fēi xián jiàn jì liáo zhōng.
绳琢静闻罤象外,是非闲见寂寥中。
shí lái rì wǎng yuán zhēn qù, bù jué qiū jiāng dù sāi hóng.
时来日往缘真趣,不觉秋江度塞鸿。
拼音:shí lái rì wǎng yuán zhēn qù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